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民俗文化 >

俄罗斯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日 期:2015-06-02 17:23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俄罗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我国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俄罗斯族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你知道俄罗斯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吗?易安居在此给大家一一讲解!

 
 
俄罗斯族简介
 
现代俄罗斯民族是从过去东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组成的南北两个民族混合组成的。基因分析证明现代俄罗斯人与波兰人或乌克兰族没有多少区别(因为父系都被瑞典人换过血)。北欧的俄罗斯人和芬兰-乌戈尔人也有许多基因类似处(现代芬兰人也是原始芬兰人跟瑞典人的混血)。芬兰-乌戈尔人曾经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北地区生活,在斯拉夫人北迁的过程中他们有些被同化。
除考古发掘外859年以前对俄罗斯前人的历史所知甚少。《往年纪事》是从859年开始的。估计约于600年斯拉夫人在语言上分裂为南、西和东三个分支。东斯拉夫人居住在西布格河和第聂伯河之间,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从1世纪到10世纪他们不断和平地向波罗的海地区发展,同化当地的人,在波罗的海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斯拉夫部落。后来白俄罗斯人和南俄罗斯人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分支和民族。
另一群斯拉夫人从6世纪开始从波美拉尼亚向东北波罗的海迁徙,他们遇到了瓦兰结亚人并设立了重要的地区中心大诺夫哥罗德。这些斯拉夫人也在今天的特维尔州和别洛焦尔斯克地区定居。他们和芬兰-乌戈尔人混合,形成了后来的北俄罗斯人,说北俄罗斯方言。他们扩展到罗斯托夫附近,在数世纪后与其他被分隔开来的斯拉夫人又联系上了。但是在文化、传统和方言上南北俄罗斯人依然有明显的区别。南北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甚至于大于南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因此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把他们看作不同的民族。处于南北交界处的莫斯科和使用一些北部方言和一些南部方言成分的书面语言产生了统一的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族的节日
 
成年节
成年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底或七月初举行,历时四天。由于俄罗斯人多信东正教,每当夏季来临时,父母都要把年满十八岁的子女送到教堂举行“坚信礼。”举行仪式时,女孩子们都穿一身白纱衣裙,因此,人们戏称这是上帝安排的“新娘庙会”。
 
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也是基督教的“复活节”。“复活节”是东正教的主要节日。居住在新疆的俄罗斯族群众主要信仰东正教。“帕斯喀节”就成了俄罗斯族的主要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一般是在春分后月圆的第一个星期天,即在四月上中旬。“帕斯喀节”的前一周,他们不吃荤,只吃素,也不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据说是因为这个时期耶酥还钉在十字架上的缘故。到了过节这天即可“开斋”,而且要准备非常丰富的食品,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因为这天耶酥复活了。按照习俗,这天俄罗斯族群众要互相串门祝贺,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每家除了准备丰富多彩的“比切尼”(糕点)以外,还要准备煮熟的彩色鸡蛋,鸡蛋的颜色除了白色之外,要有红、黄、蓝、咖啡、绿、紫等色彩,看上去犹如五彩缤纷的花坛。进门的客人首先要和主人互相祝贺耶酥的复活,接着主人给众人递过一个彩色鸡蛋,表示祝贺。拜节中,主人和客人还可以玩碰鸡蛋的游戏。节日第二天人们聚集在宽敞的地方,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巴扬”(纽扣式手风琴),弹起七弦吉它、“巴拉拉依喀”(三角琴”),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尽情欢乐,有时这种欢庆活动要进行到深夜。
 
报喜节
报喜节也是新疆等地俄罗斯族传统岁时活动,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举行。据《新约圣经》载:圣母玛利亚在这天领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
节日期间人们要进行各种庆贺活动。三月四日孩子们把烤好的百灵鸟形状的饼干带到田地里,抛向天空,然后再接住,以示迎春。妇女们于三月九日把一块亚麻布铺在村外的地上,摆上一个大圆面包,请春天母亲享用。姑娘们则用纸或布扎成各种小鸟,用绳子拴的折下的树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顶、柴垛等较高的地方,摇动树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于三月二十五日庆祝报喜节,因为这时春天已来临,候鸟也已返回。在这一天,人们唱迎春歌。
 
洗礼节
洗礼节,新疆等地俄罗斯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公历1月19日举行。据《新约圣经》载:耶稣曾三次显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礼时,“圣灵”和鸽子降在他头上,显示他为上帝的儿子。东正教注重这次显圣,定于公历一月十九日为此节日。洗礼本是基督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风俗习惯是占卜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们要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彼得节
彼得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农民节日。时间在每年公历七月一日,节期一天。自古至今的习俗是从彼得节开始要割草,据说,欧洲东部森林草原地带此季节多雨,若割草,易腐烂。故无此俗。在彼得节这一天,农村男女都穿上节日的服装,男人排成一排进行割草竞赛,妇女为割草者做饭。迁人我国的俄罗斯族大多已不从事农业,由于受行业和地域的影响,我国的俄罗斯族已不再过这个节门。但作为文化遗存仍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春耕节
春耕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传统农事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举行。当冰雪消融、大地返青时,农民们要用黑麦烤制巨型面包,并举行隆重仪式来庆祝春耕的开始。庄户人在春耕的第一天要换上干净的衣衫,装一口袋面包,带着盐和鸡蛋下地。当耕牛犁出三条垄沟时,主人便取出面包和盐,自己吃一部分,其余的喂牛,然后将鸡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母亲,祈求她在耕种季节,保佑风调雨顺,农作物生长茂盛,并获得丰收。在我国,由于俄罗斯族人数较少、居住分散,且大部分已不从事农业,因此,这种传统的春耕节也随着居住地区主要民族的春耕节而有所改变。
 
丰收节
丰收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民间节日。每年公历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节期一天。收割结朿吋,人们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后一束小麦,将它周围的杂草除尽,然后摆上面包、盐和奶酪等供品,表示感谢大地的恩赐,祈求来年获得更大丰收。
 
圣诞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也过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俄罗斯族多信东正教。东正教的圣诞节在公历1月7日。俄罗斯族认为圣诞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主要活动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幸福丰兆。圣诞节前夕,教徒和非教徒按习惯都要吃圣诞鹅。青年人还要化装成牛、羊、熊等各种动物,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唱圣诞节祝歌,祝福各家幸福、兴旺。圣诞节期间人们还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占卜等。圣诞树要选塔形的杉、柏等常青树,象征健康长寿,树上挂着各种花彩、礼品,教徒在圣诞节前夕布置圣诞树,一直摆到过了年。非教徒则在新年的除夕布置圣诞树。教徒在圣诞树尖端安放六角星。
传说,耶酥诞生于半夜,那时仙乐四起,群神下凡,天空中突然升起一颗明亮的六角星。当新年钟声敲响后,所有在圣诞树周围跳舞、下棋或从事其它娱乐活动的人们都马上停止活动,互相祝贺新年。按习惯应喝香槟酒祝贺新年,然后才可以喝其它酒,进新年晚餐。饭后,给孩子们分发礼物,让他们去睡觉,大人继续欢庆。
 
夏节
夏节又称桦树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公历6月24日,节期一天。古代俄罗斯人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桦树、蕨菜、金莓草和黄色铃铛花都是鬼魂精灵的藏身之地,所以,要定时祭祀。
为什么要定在6月24日呢?传说,6月24日午夜,女神们要在林中集会,美人鱼也会上岸游玩,上述植物就是在她们踏过的地方长出的神奇植物,具有特别的魔力。蕨菜开花说明地下有宝物,金莓草和铃铛花是治病的良药,把它们采集来晾干放在枕下可以避邪。于是,节日清晨,人们总要来到林中和湖边寻找这些神奇的花草。少女们头戴花冠、手持桦树条,围着事先装饰好的桦树唱耿、跳舞。人们带着祭品来到桦树前,观看少女们的歌舞,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傍晚,人们剪下卷曲的桦树枝,与祭品一起投入湖中或麦田中,祈求主宰植物生长的女神、水神和祖宗的神灵保佑,让庄稼如同桦树般迅速茂盛地生长。少女们摘下头上的花冠,在上面燃起蜡烛,徐徐放入水中任其漂流。据说,谁的蜡烛燃得最久,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幸福和长寿。
由于夏节与东正教的圣三主日(圣灵降临节)同在一天,因此,6月24日这一天教徒们,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们,都手持桦树枝和鲜花来做礼拜,祈求圣主、圣子和圣灵保佑夏季作物获得丰收。
 
谢肉节
谢肉节即送冬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民间节日。时间由原来每年的公历2月底或3月初改定为大斋(东正教的斋戒日期,在复活节之前七周开始,无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于每年的3月22日或晚于4月25日)前的一周举行。节期为七天。
按照民间习俗,节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娱乐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爷回门日,丈母娘在这一天要宴请新婚的女婿;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即未婚妻要拜访未婚夫的姐妹们;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宽恕日,人们互相串门,请求对方宽恕自己的言行。
在谢肉节期间,家家户户大摆酒宴,因为在谢肉节过后的斋戒期内不能吃荤和喝酒。对比苦行僧式的大斋期,俄罗斯人认为“谢肉节”一词包含着安宁、温饱和欢乐的意义。如今,“谢肉节”一词已成为历史词汇,陈旧落后的祭祀仪式和粗野放荡的纵酒狂欢,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方式是:人们乘坐三匹马拉的雪橇欣赏大自然美景,玩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雪地游戏,参加化装游行和时装比赛等。
 
以利亚节
以利亚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的宗教节日,时间在每年公历8月1日,节期一天。过去民间把这个节日视为“雷神节”。8月份雷雨多,在俄罗斯族接受基督教以前,据说这一天本是祭祀多神教的太阳神兼雷神比伦的节日,据民间传说,比伦在天空驾战车飞驰,马蹄轰响如雷,马蹄在石头上打出的火花如闪电。后来基督教会曾企图废止这个节日,未遂,只得找了耶酥的一位门徒以利亚来代替比伦的职务,故称以利亚节。俄罗斯族认为8月1日是秋天的开始。8月1日以前禁忌摘苹果。8月1日这天,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去摘苹果,小伙子们只能在旁边助兴而不能动手。
 
愚人节
愚人节也叫万愚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族民间的宗教节日,每年公历的4月1日举行。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是,古印度有个“诠节”,在节期的最后一天,即3月31日,人们互相间开玩笑、骗人。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开了,到西方后逐渐变化而成为愚人节。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耶酥遇难而过此节,又说法国查理九世时,将4月1日改为岁首,并定这天为嘲弄旧官僚顽固派的日子9印欧语系各族中,信仰基督教各派的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故在我国的俄罗斯族中,也盛行这一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以互相玩笑为乐,骗人骗得越真越像,就越能引起大家的欢声笑语。
 
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
 
俄罗斯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一般都好客,讲究礼节。迎接客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善意和友谊。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才可用于一般社交场合。俄罗斯人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蓝色代表友谊。社交中,接吻礼节也较盛行,但也有种种禁忌,如朋友之间只能互吻面颊,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妇女的手背,只有长辈才能吻晚辈的额头等等。与老年人同行时,年轻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时,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会上,男子不可以在妇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别人握手,见到长者或妇女时,应先鞠躬,等对方伸出手来时才可行握手礼。
去俄罗斯族人家作客时,也有不少规矩。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烟,必须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点烟时,不可以用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不能问别人的收入,也不可以问妇女的年龄,否则被视为不礼貌;赴家庭宴会时,一般应比预订的时间晚15分钟到,但不宜更晚。俄罗斯族人在生活中还很忌讳数字,尤其是“13”,被他们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
俄罗斯族人爱吃肉,但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俄罗斯族是个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过去忌讳给人送手套,因为这意味着挑衅。据说古代俄罗斯人决斗前双方先互递手套,这是决斗即将开始的信号。
俄罗斯族还喜欢干净整洁,对于容貌和服装的整洁尤为重视。穿西服时必须打领带或领结,衬衣下摆要扎到裤腰里面,而不能露在外面。在各种正式场合一般都穿皮鞋不穿布鞋。妇女最好穿裙子,以示庄重。
 
俄罗斯族的婚俗
俄罗斯族视婚姻为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十分重视,有许多规则人们必须遵守。首先,严禁近亲通婚,包括姑表、姨表兄妹在内﹔与其他民族可以通婚,但基于宗教信仰障碍,与穆斯林民族通婚者较为罕见﹔婚姻大多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但通常都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依照传统,婚姻缔结前,媒人说亲、订亲是必要的程序。男女青年相恋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家庭便可以请媒人出面到女方家求婚。方式是托媒人送去一个撒了盐的面包。如果姑娘不接受面包,就表示拒绝﹔如果姑娘接下面包,并亲手将它切开请大家品尝,就是同意。一旦姑娘答应了婚事,双方家长就要共同举行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婚期,筹备婚娶。俄罗斯族不讲究彩礼,男方家庭只准备结婚必需品即可。请客费用男女双方自筹。但女家的陪嫁却比较讲究,十分丰盛。
婚礼日的仪式隆重而又热烈。婚礼先从女方家开始。届时,前来祝贺的宾客,先入席用餐,餐毕便跳起欢快的舞蹈,以等待男方迎亲队伍的到来。男方的迎亲队伍是用红色彩绸装饰一新的马车、雪橇、拖拉机和汽车组成。新郎和伴郎、亲友们坐在车上,拉着手风琴,一路欢歌到女家。按照传统习惯,女家并不立即开门,而且还派一群小朋友前来挡驾。只有当新郎向小朋友们散发红包(开门礼)之后,才得进门。然后,双方亲友边歌边舞,迎新郎新娘入坐,大家略进茶点,即准备送新娘上路。临行前新娘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接受父母的祝福。
告别女方家的一对新人,还要到教堂去举行证婚仪式。身披白色婚纱、头戴桂冠的新娘,手棒一束鲜花,与手持蜡烛的新郎一起,站在圣像前接受神甫的询问:结婚是否自愿?能否永远忠诚相爱?新娘新郎作出肯定回答后,即交换表示爱情的信物──戒指。神甫进行祈祷后,新婚夫妇向圣像行跪拜礼,夫妇亲吻,证婚仪式即告结束。然后迎亲队伍拥簇着新郎新娘到男方家,举行简单的仪式,即开始宴请亲友和宾客,接着举行舞会。之后,还要按照汉族的习俗闹新房。婚后第三天新娘回门,娘家再次备宴款待亲友。新娘再返回夫家,婚仪即告完成。
为使婚姻稳固、长久,使婚姻缔结者都能相敬相爱,白头偕老,俄罗斯人自结婚之日起,便开始了一系列为婚姻而祝福的结婚纪念日。纪念日的取名十分别致,如绿婚、花布婚、木婚、铜婚、白铁婚、玫瑰婚、银婚、金婚、钻石婚、福婚、王冠婚等。依据传统说法,绿婚是指举行婚礼之日。届时,新婚夫妇须在庭院中种一颗小树,象征期待爱情之树开花结果。花布婚,即婚姻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夫妻要互赠花布、手帕,象征今后生活如花似锦。木婚,即结婚5周年纪念日。届时,亲友们要向夫妇赠送各种木制纪念品,象征婚姻就像幼苗长成的林木,祝愿爱情如木材一般坚韧、牢固。诸如此类,每种结婚纪念日,都有其特定的深刻内涵与寓意。俄罗斯人对银婚、金婚、钻石婚、王冠婚尤其重视,纪念庆典十分隆重。
 
俄罗斯族的装扮
俄罗斯族人的服饰丰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的穿连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穿汉族服装或西服。年轻人则爱随社会的潮流,喜欢穿时装。
俄罗斯族妇女的头饰颇为讲究,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的头饰有严格的区别。少女梳一条长长的辫子,并在辫子里编上色彩鲜艳的发带和小玻璃球,头发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妇女则先将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再用头巾或帽子把辫子裹在里面,头发不能外露,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更要注意,否则就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俄罗斯族的食俗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俄式煎菜。常吃包子、饺子、各式面条和抓饭。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生菜,还常吃用青西红柿、胡萝卜、黄瓜、圆白菜腌成的酸菜。新疆俄罗斯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比罗什给”和“苏波”是俄罗斯族人富有民族风味的佳肴,逢节庆或贵客临门都做。“比罗什给”在俄语中是“馅饼”之意。“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俄罗斯人切土豆、胡萝卜多切成块,而不切条。
俄罗斯族人喜爱饮酒,善于制做各种食品和饮料。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做啤酒。俄罗斯人称啤酒为“毕瓦”,自制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罗斯族的建筑
刻楞房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这种房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非常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迭垒。第一层干完以后,第二层就用特殊材料,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要铁钉的,通常都用木钉,先把木头钻个窟窿,然后把木钉钻进去,来回拧动,很牢固的。
盖木刻楞房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这里冬天天气很冷,零下30℃到40℃,在这么寒冷的情况下,有了苔藓压在底下,就等于好像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夏天非常凉快。第三步就是要吊柁,吊柁上面拖板,板上面和泥,泥上铺马粪。马粪铺在屋顶上,一到冬天,整个屋子非常的暖和,一点不透风。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族人在修建木刻楞房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这么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因为这个地方一到冬天非常的寒冷,这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
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油,保护其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俄罗斯族的丧葬
新疆俄罗斯族实行土葬。人死后,由亲人给死者洗理,然后给死者头上包一块红布,戴上帽子,换上新衣,在尸身旁点燃蜡烛,让亲友们向死者告别。停尸三日后入殓,棺材呈六角形,外刷黑漆,内围白布,底部垫有被褥,尸身上盖被子,棺内放几件死者生前经常使用或喜爱的物品。入殓后,棺木暂不钉棺盖,用白布系好,用人或车运往墓地。在墓穴旁,在送葬的亲友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即钉好棺盖,埋入墓穴。俄罗斯丧葬均为木棺土葬。埋法是将棺材在墓穴底部用松木垫起20厘米高,棺材周围竖立4根木柱,上面架起4根横梁,梁上盖木板,再铺桦树皮(耐久不易腐烂),然后填土。下葬时凡人死,无论男女老幼均内衬白衣,外部穿戴整齐,停放室内,头向墙角有圣像的地方,脚朝着门,旁点蜡烛,长者念诵例行的祭词,亲友鱼贯而行向死者告别,然后将尸体入棺,送墓地埋葬。均为木棺土葬。埋法,是将棺材在墓穴底部用松木垫起20厘米高,棺材周围竖立4根木柱,上面架起4根横梁,梁上盖木板,再铺桦树皮(耐久不易腐烂),然后填土。葬式为头东脚西,面朝日出的方向。墓上树立十字架,上刻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葬后,亲属要定期举行悼念仪式。子女臂缠黑纱,以志哀悼。也有在清明节去扫墓的。
过去有教堂时,东正教信徒死亡,下葬前要将棺材抬到教堂,经牧师祝祷后,再由其导引,家属、亲友跟随一起到达墓地下葬。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