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民俗文化 >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日 期:2015-06-17 15:02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来到丽江,经常听到一句话,这里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指的是纳西族男人一生只做七件事:“琴棋书画烟酒茶”,而纳西女人开门也有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就是纳西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纳西族的民俗文化极其丰厚,你知道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他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白沙农具会
白沙农具会,纳西语称“当美空普”,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集会,是纳西族人一年一度盛大的农具及土特产品交流会。每年春节结束后的正月二十日举-行。此时正是备耕时期。是日清晨,丽江一带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入当地白沙街,交换购买春耕所需的各类铁、竹、木农具和本地土特产品,以及各种儿童玩具。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是一年中仅有的。史载,明代丽江北郊白沙建有“大宝积宫”、“琉璃殿”和“大定阁”等寺庙,内供大黑天神。每年正月二十日是大宝积宫等三庙开放日,纳西语称“当美空普”,届时要请喇嘛念经。相传白沙农具会源于此,后来才演变为今天的物资交流盛会。
 
白水台盛会
白水台盛会是云南省中甸县三坝一带纳西族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举行。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曾师从一藏族喇嘛,因家贫被师父看不起,丁巴什罗苦于学不到经典,便在一个夜里,偷了经书逃到三坝乡的一个山洞里,边译经书边传教,创立了东巴教。山洞附近有一白水台,泉中的钙化物经过年长月久的沉淀,形成状如梯田的白色水台。故此这里被东巴教徒视为圣地,每年到农历二月八日,方圆数百里的纳西族都汇聚到这里,烧香礼拜,祈福禳灾,并欣赏奇泉。之后,大家在附近的丛林中野炊和跳舞对歌,还举行赛马等体育活动。
 
拜瓦哈山
拜瓦哈山是云南省宁蒗县永宁、拖支一带纳西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当地的瓦哈山举行。当地纳西族认为,瓦哈山是一座男性山。山上有一个落水洞,山以其雄伟而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朝拜。相传西藏活佛阿包奇者曾经来到这里观察风水,选择了祭祀地点,并告诉当地纳西族只要好好祭祀,就会年景兴旺。后来,朝拜瓦哈山的人便逐渐多起来,相沿而成节日。每当这一天,人们便汇集到当地的瓦哈山,举行祭祀活动。
 
棒棒会
棒棒会又称弥老会,纳西语称“米拉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集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这天纳西族群众从各地汇聚到大研镇,进行各种竹木农具交易。届时,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农家用具应有尽有。尤以适做斧把、锄把、镰把、锤把等的“棒棒”最多,故称“棒棒会”。相传,棒棒会原是佛教节日。早年间每到这天,木土司便在玉皇阁请喇嘛念经,超度祖先亡灵。清雍正元年丽江一带改土归流后,农民、手工业者经常在十五这天到木土司官衙门前的街道上摆摊售货,以后便逐渐形成交流各种竹木农具的日子。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棒棒会”是纳西族群众对企图反对改土归流的木氏家族的一种示威和抗议。只要木土司敢行复辟行径,人们便可随时操起棒棒对付他。
 
尝新会
尝新会又称“吃新米节”,云南省纳西族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的鼠日举行。因纳西语中“鼠”与“富库”音近,故认为鼠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在“富库”口过尝新会,意在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库富足。过节时,主妇们到田里挑选颗粒饱满的稻穗,回家加工成喷香的米饭,摆上好酒好菜,邀请至亲密友前来品尝,共同庆贺。饭前先用新米饭喂狗,以示不忘狗为人类带来谷种。   ‘
 
东山庙会
东山庙会又称“祭猪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九日举行。这天,各家庭主妇,装一碗靑蚕豆,结伴到东山庙去烧香磕头,祭祀庙内供奉的一木刻猪像。祈祷来年家中猪肥牛壮、家畜成群,故称“祭诸会”。东山庙会也是男女青年们进行社交、恋爱的机会。届时,姑娘小伙们身着自己最喜爱的服装,三五成群前去赶会。在庙前的钋吃摊旁或路边,男青年借口讨吃,向自己中意的姑娘主动搭话。姑娘若有情,便主动介绍交谈,节日后作进一步的交往。
 
祭东鲁
“东鲁,”纳西语原意为“团”,后专指门神,云南省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除夕日举行。届时,人们先用清水将门前的“东鲁”冲冼干净,下面铺上松毛和杜鹃叶,上置各种供品,行祭祀之礼,以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有的地区则在杀年猪之际,将“东鲁”洗净后涂上猪血,撒上面粉,并一边行礼,一边祈祷道:愿左边东神保佑,愿右边瑟神保佑。当地人认为东、瑟二神阻止妖魔鬼怪,保佑人畜平安。
此外,家庭如遇较大祭祀活动,还要请东巴将二神形像画于木牌之上,钉在大门两边,以祈免灾驱邪。当地民间相传,左边门神米利东阿普,右边门神勒琪瑟阿仔,他俩在洪水滔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协助纳西族祖先崇忍利恩战胜了洪水,又帮助他与天女结为百年之好,教他学会了生活和生产本领,使纳西族得以繁衍。因此后人感其功德,在家门边各立一块石头,象征二位门神,将其供于大门两边,以便随时祈祷。也有的传说他俩原是善神,因是兄妹成婚之故,被罚去帮助人们守门。
 
祭风
祭风是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择日举行。由于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四季多风,严重地影响了农业产量,当地人认为:风害是由于一些阴魂作怪才形成的。这些人有的是坠崖而死,有的是溺水而死,有的是遭兽害而死,或者被落石砸死,因为都是死于非命,所以他们的阴魂常常出来作怪。由此,人们在春季刮风时,都要举行祭风活动,以求消除风灾,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此节日现已不盛行。
 
祭龙王
祭龙王又称龙王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会期五天。届时,人们汇集到城郊象山脚下的黑龙潭边的龙神祠,也有的就在井旁河畔,点灯烧香,供奉素斋,以祭祀龙王求雨顺年丰。辛亥年以后,在“丽江商业劝工会”的倡议和组织下,改为以物资交流为主的庙会,并对各种手工产品进行评选,对质高艺巧的产品给予奖励,促进了当地的商品交流,并吸引了昆明、大理、保山、永胜、宁蒗、华坪等地及省外的大批商旅,使得龙王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加龙王会的人数多时达五、六万。丽江自古有“花马国”的美称,会期,交易马匹是一项重要活动,形成了闻名遐尔的丽江骡马市。节日期间还组织演戏、歌舞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按纳西族传统习俗,会期里新婚女子要请亲戚朋友到黑龙潭看戏,并备糖果、瓜子等招待。
 
每毕
每毕,纳西语意为“祭天”,云南省丽江、中甸一带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举行两次,正月大祭,七月小祭。均在当月十五日前祭毕。此节日由来已久,据元代李京所著《云南志略》载:“末些蛮(古代纳西族)在大理北……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据当地民间传说和东巴经记载,纳西族始祖崇忍利恩和天女衬红葆白咪久婚不育,他们派蝙蝠和灰狗作为使者前往天国,在天神子劳阿普和子劳阿祖(即衬红葆白咪的父母)那里偷听到其中的奥密,遂举行盛大祭天仪式,而后生下三个儿子。但他们长到三岁尚不能说话。于是蝙蝠与灰狗重返天国以求神助。在子劳阿祖的指点下,再次祭天,这三个儿子才说出藏、纳西、白族三种不同的话,并成为这三个民族的祖先。
祭天活动有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举行,但更多的是以同一家族中的几户、十几户或几十户联合举行,组成在同一场地祭天的祭天群。每一祭天群大都有专门的祭天场,祭天场用石块围砌而成,设有祭台,四周均有高大的长青树,平时不准随意进人。没有专门祭天场的祭天群,则轮流在各家庭院中举行。祭天的规程和仪式,各地不尽一致。有的地方在大祭时杀百余斤大猪二头,小祭杀三十斤小猪一头。祭祀有的分初祭和复祭两种,且以初祭为主,复祭简单。初祭和复祭又分生祭(用生猪肉作祭品)和熟祭(用熟猪肉作祭品)。有的地方祭天活动由全村人参加,有的地方则禁止妇女参加。
祭祀头天,每户出人布置祭祀场地,各家还要举行量米仪式,再把祭米送到祭天场依次放好。翌口黎明正式开始祭天。先在祭坛前置供猪(有的地区供一大一小两头猪)、鸡、饵块、米糕等各种祭品,然后由东巴念《崇搬飒》等经典,讲述民族历史,祭祀天神与祖先,以祈保佑。此活动要持续四五天。祭毕,除菜、酒、汤共饮外,出、熟肉按户或按人均分。随后众人头插树叶,列队返回,沿途不断高呼,以示欢乐与祝福。
 
牧童会
牧童会又称“放羊节”、“青年会”,云南省纳西族传统的儿童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这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共同凑钱备肉,菜等好吃的东西,带到山坡上去野餐、游玩。有些富裕人家这天还要请放牧娃吃饭,在丽江大研镇一带,节日这天,少女们通常和孩童们一起凑钱合买点心、水果、肉、菜等到山上野餐、聚会。故这一带又称此节为“青年会”。
 
七月骡马会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十天左右,以牛、骡马等大牲畜交易为主,称"七月骡马会"。七月骡马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便有了骡马盛会。古代丽江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与四川客商交易马匹。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丽江马有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精、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硬、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骡子。
 
春节
纳西族的春节于每年农历腊月除夕至正月十五日举行。每当除夕,各家各户置案摆供,焚香敬祖,行祭祀之礼,此时忌外人入户。正月初一初二日,凡嫁出或入赘者,都必须回到父母亲家拜年,所携带的礼物有一份猪膘、一荷包糖,几碗油。几天后,母家要回拜。泸沽湖一带的纳西族一支摩梭人在正月初一早晨,在主屋里为年满十三岁的男孩和女孩举行“穿裤子”和“穿裙子”仪式。
届时,人们在火塘里燃起旺火,摆上各种供品,若是男孩,就让其站在男柱旁,若是女孩就让其站在女柱边,孩童手持银元,双脚分别踏在粮袋和猪膘上。然后由舅舅给男孩子穿裤子,母亲给女孩穿裙子。穿毕祭拜锅庄,祈求祖先保佑其健康成长。接着由东巴念诵祝词,祝女孩越长越美丽,找的“阿柱”(男朋友)聪明能干,种的庄稼穗大丰硕;祝男孩镯子戴不坏,麻布穿不完,一粒种子收百粒,青稞燕麦压断架,金银财宝堆满仓。摩梭人还于正月初一清晨,在自家庭院内栽种寄托全家人希望的松树。
午饭后,全村人汇集村边空地,燃起熊熊篝火,载歌载舞,共庆新春佳节,直到夜深方散。初二、初三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晚辈通常带一猪膘、茶叶、面饼、糖果、米花、美酒等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长辈,长辈则以美酒佳肴来款待前来拜年者。左邻右舍也互相宴请。青年们相邀到家里食宿,交际广、朋友多,被视为是光彩体面之事。节日中,招待女客比招待男客更热情一些,在女客离去时还要回赠面饼、猪膘、包谷糖等。正月初五,各家各户带上米、洒、鸡、猪肉以及野饮用具,结伴步行或乘马车前往附近的温泉沐浴,以除旧岁的尘土与不吉,干干净净度过充满希望和吉祥的新年。一连几天,各家各户在温泉附近拾柴燃火,宰鸡做饭,野餐露宿,别具情趣。
 
灯会
灯会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节日,每年正月初六开灯,十五日谢灯。节期中,城镇均要举办灯展,互相竞赛,乡下灯会多以村寨为单位,由村中青壮年组成。人们用各色彩纸、布、绢等扎成牦牛、麒麟、龙、仙鹤、荷花等各种动植物形状的花灯,轮流到大集镇和各村寨表演,传统灯会节目《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龙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等极富民族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灯会每到一处,都有大批观赏者,给新春佳节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端午节
纳西族端午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云南省纳西族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蒿、三拫菖蒲以及两根大麦穗。长辈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俗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腕。续命线需扎戴一月余,直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末一天,才能解下烧掉。这天集市上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还要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二月八
二月八是云南省中甸三坝一带纳西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带上美味食品,从附近各村寨云集到白水潭边欢歌跳舞,并举行传统的赛马活动。这天白水潭边歌声、鼓声、马铃声以及人们的呐喊助威声响成一片,气氛热烈、场面壮观。传说很久以前,深山里有三个妖怪。一天,它们趁看管他们的守护神入睡的时候,巧妆成三个妙龄少女,混进正在山坡上唱歌跳舞的纳西族姑娘中。守护祌醒后用法术判断出妖怪的去向后,到纳西族人家里要来两枚鸡蛋,化妆成姑娘走进舞场。妖怪闻见鸡蛋味后露出原形,当即俯首就擒。守护神感激纳西族送蛋助他擒拿妖怪,在山坡上变出一潭清泉,并让人们每年春初百花盛开的时候到潭畔歌舞娱乐,遂有了此节日。
 
火把节
纳西族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火把节。节日里,人们白天唱调子,进行社交活动,并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晚上,家家户户在门前点燃经过精心装饰的高约二三丈的粗大火把。青少年们手擎小火把,窜田埂、绕山路,边歌边舞,直到深夜。有些地区的纳西族节日晚上还在村中广场内燃起大火,人们围火而歌,通宵达旦。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纳西族有这样的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过得厌倦了,想看看人间的生活,便命天官打开南天门。他看到人间青山绿水、百花开放、牛羊肥壮,人们安店乐业,笑语欢歌的景象后顿时心生杀机,急令掌火的红脸天神下凡烧毁人间。红脸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人类血汗的结晶,而且人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不忍烧毁。于是回天府谎报实情。玉皇大帝发现被骗后,斩了红脸火祌。又派另一员大将去烧人间。同样,这位大将也不愿违心地焚毁人间。便出主意让人们连续三夜点燃火把,迷惑玉皇大帝。时值得六月二十丘至二十七,玉皇大帝看到人间一片火海后,便安然睡去,人间终于免除了一场劫难。纳西族人民为了纪念两位有功于人类的天神,每年这时都要点燃火把。于是逐渐形成人们欢庆胜利、祝愿人间大地更加美丽、更加昌盛的火把节。
 
祭山神
祭山神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择日举行。届时,由专门的守山人主持仪式。守山人要用炒面捏成各种蛇、虫,平放到簸箕内,再到田里挖起一土块,插上写有东巴文的木牌,用几尺白布,请人绘上图案,然后请东巴念经。念毕,将上述各物一起放到山头上,意在祈求山神保佑人畜平安。
 
祭祖节
祭祖节又称祭锅庄,云南省纳西族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内择时举行。永宁一带祭祀活动有两种:各户轮流作祭和集体举行。各户轮流举行时,在院内放三张小桌,摆上酒、茶、鸡、肉、粑粑、柑桔、梨、―核桃和瓜子。桌子上方插排成三行四列的十二根青杆树枝,枝旁放一颗石子,青杆树枝前插一根剥了皮的一米高的白杨树。这些树枝分别代表天、地、山神和祖先。仪式由巫师主持,另有两男助手。杀猪后把血涂在树枝和石子上,并放少量生猪肉作初祭。巫师每念一位袓先名字,助手放一点肉在祭盘内,念完一代祖先则放一大块肉。
祭毕,把杨树枝、三棵青杆树枝和全部石子以及部分祭品抛到院外,让野禽吃祭品。其余青杆树用石头压在正屋房顶上,枝梢朝北以示纪念北来的祖先。最后,在场者分吃祭品和其它食物。集体祭祀,有的是各户把猪抬到固定地点,巫师念各代祖先名字,然后将每头猪的一只耳朵割下并剪一点毛,作初祭。当场杀了猪,巫师割每头猪脖?肉一块,烤熟再祭祖,祭后分食。最后炒肝再作三祭。有的则杀了猪,各自带一点血、肉、脑和酒、十三个饭团,到家族中辈份最高人家共祭,之后会餐。
 
清明节
纳西族清明节于每年清明日云南省纳西族均要祭祀祖先之灵。丽江、中甸一带纳西族,祭祖仪式在各家天井内举行,但只祭祀曾袓父母、袓父母和父母。届时,在地上插三根白栗树,并在树前安放三个石头,代表所要祭祀的袓先,然后烧香点烛,摆上酒、肉、饭、茶等供品。祭祀分生祭和熟祭两道程序。祭祀活动由东巴主持。东巴口念返魂经,全家男女老幼向代表祖先的石头磕头祭拜,每念到祖先名字时便敬酒献饭。在丽江大研镇一带,这天上坟祭祖的祭品均为素食。祭毕,要在坟前燃篝火,烧烤糯米粑粑吃。当地在这天还有插柳、放风筝等习俗。
 
送寒衣
送寒衣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日间择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带上祭祀物品前往墓地,给祖先送“寒衣”过冬。人们到墓地后,先在袓先墓前供丄一碗饭,四至六碗菜,然后焚化寒衣让祖先安度冬天。当地纳西族人非常重视送寒衣活动,如果有的人家不前往墓地送寒衣,便被视为忘祖,并受到公众的谴责。
 
牛马年
牛马年也叫“小年”,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方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举行。节日这天,家里老人要赠给牧童们新衣新裤,以及一只猪前蹄、两根肋骨和水果、面饼、鸡蛋、糌粑、酥油等节日礼物,作为他们劳苦一年的酬谢,代人看守牛羊的孩子,这天也能从寄宿户那里得到同样的食物。节日,老人和牧童以村寨为单位,集体到山坡上栽松树、祭拜天地鬼神。祈求神灵保佑纳西山乡来年风调雨顺、水草繁茂、牛肥马壮、五谷丰收、万事顺利。这天,人们还举行传统的“跑罐子”赛马活动。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将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有条件的地方,这一天还要组织孩子们看电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女神节
女神节是云南省泸沽湖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方圆百里外的纳西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或骑马或步行到狮子山麓的女神庙前。届时几家或数十家人共同烧起一堆松毛,人们不断往火中扔洒糌粑、鲜花、蜂蜜、酥油和奶渣等祭品,祭祀众神之主“干木”女神。祭毕,合家团坐,共进野餐,而后,进行唱歌。赛马、荡秋千、跳锅庄等传统文娱活动。部分青年绕山一圈,一路纵歌。民间传说狮子山是女神“干木”的化身,“干木”是众山神之首。她不仅管辖着周围大大小小的男山神,过着“阿注”婚姻生活。同时还主管着这一地区人口的兴衰、农业的丰歉、牲畜的增减以及妇女的长相、婚姻和生育等事务。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各山神要到女神身边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因此,每到这一天,居住在泸沽湖一带的纳西族,也要会集到狮子山唱歌跳舞、祭祀女神,祈求她保佑人丁平安、农业丰收、畜牧兴旺、百事顺利。
 
泼灰节
泼灰节又称立夏节,云南省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举行。纳西族群众认为立夏一到,躲在洞穴中的蛇虫陆续出洞了,为了防止毒蛇害虫进屋,立夏这天各家在房屋四周撒上灶灰。民间传说,远古时代,龙和人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兄弟分家时,天父地母把陆地分给人类,把水域分给龙。陆地万物生存的水源由龙控制,人类必须小心祭祀龙、祈求赐福才能生存。大象山里住着一个山主,因为虔诚祭龙,他的牧场风调雨顺、牛羊肥壮。一次,山主向龙精灵变成的彩链蛇撒灶灰、吐唾沫而得罪了龙,结果天地干裂、灾害连年。从此,人类知道毒蛇害怕灶灰,于是每年立夏日便在住地四周撒上灶灰,避免蛇虫进屋伤人害畜,后来便形成了今天的泼灰节。
 
麒麟舞会
麒麟舞会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至正月十六日举行,节期约半月。麒麟舞为云南省丽江纳西族大型民间舞蹈,该舞布局以麒鳞、凤凰为主,以各种动物为辅。演出道具用竹子编成,上用棉纸糊裱。演出事宜由一村或几村联合筹备,演员皆为训练有素者。除夕之夜,人们围坐在空场周围,空场中央置一方桌,四周燃起各种花灯,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演出开始。先由“阿普寿星”开场,祝人寿年丰。第二场,云蒸霞蔚,花马奔腾,祝贺新年。第三场,鹿鹤同春。第四场麟凤呈祥,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彩头。最后,夫妇牧牛,取六畜兴旺之意。在正月十六日夜晚,举行盛大送麒麟仪式,将演出所用道具全部焚化,以示麟凤返回天国,来年新春再度佳节。此节日习俗近年日盛。
 
请哦美
请哦美即请谷神,云南省丽江、中甸等县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秋收时节举行,相传从前谷子种下就不必管理,成熟后自己就会回家。有一年秋天,成熟的谷子到姆美咪家来叫门,正在试新衣的姆美咪答道“仓还满,谷子没处装。”谁知从此谷子再也不自己回来了,人们久等不来,到田里一看,一株谷子都不见了。姆美咪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于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谷神居处,谷神被她的诚意所感动,给了她谷种,并教她耕种,嘱咐她回去时要一路喊着谷魂。姆美咪依谷神所言,回到家时已气息奄奄,她把谷神的话又给大家复述了一遍,就闭上了双眼。人们按照她的话,每年秋收时都要迎谷神,喊谷魂。
中甸县三坝与丽江县的纳西族过法有所不同。丽江的纳西族叫“祭哦美”,扬完场后,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到收割的主人家,在堂屋的香案前供上几穗大谷穗和劳动工具,细说它们的功劳,然后手执青竹杖,唱赞颂哦美、欢庆丰收的“玛达”调,然后把谷粒划成一条龙,边舞边唱绕场一周,再到谷仓前,赞仓神,随后又舞到火塘边,把手杖搭在门头上,以示驱邪,最后,老人坐到床上,边饮酒边赞美勤劳的主人、热心的乡亲。收谷粒时,从头收起,表示粮食像长龙一样不断地流进了仓里。中甸的纳西族在准备扬场时,在场院摆好供品,点上香,人们一边从粮架上取谷捆,一边唱喊哦美的调子,请哦美到家里来。扬完场,把谷粒堆成一条长龙,在龙头前摆供上香以敬哦美。入夜,再把供品分给扬场者吃,据说这样能使哦美高兴,明年才会丰收。
 
三朵节
三朵节又称北岳庙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举行。这天,人们要到三朵庙里祭拜本民族最高的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祭祀仪式相当隆重,参加人数之多,在丽江所有寺庙中国不多见,关于三朵和三朵节的由来,清代早期著作《乾隆丽江府志略》下卷六中有这样的记载:“麦琮(宋朝末年纳西族首领)常游猎雪山中,见一獐,色为雪,以为奇,逐之变为石,重不可举,献猎人所携石祝之,又举,其轻如纸,负至今庙处(旧址在府城北三十里的北岳庙处》,小憩遂重不移,因设像立祠祀之,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由丽江路敕封雪石北岳安邦景帝。肘土府木氏与吐蕃战,神屡现,白袍将跨白马助阵。万历间重拓殿宇,铸大鼎大钟以记其事,至今每岁二月八日土人祭赛祈祷多验。”如今丽江县政府将三朵节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此时,离庙不远的玉峰寺万朵茶花竞艳,四方游人还去赏花,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烧包节
烧包节是云南省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十四日两天举办。十三日要行“接祖”仪式,届时,全家男女老幼一齐跪在大门口,由家长依次喊念祖宗三代的名字,请他们进屋上楼接受祭拜。然后到堂屋祖宗牌位前焚香磕头,并祭供用水浸泡过的小麦粒、海棠、花等物品。祭毕,将祭品倒人河中。十四日太阳落山时,家家户户到村外固定的“烧包场”烧掉用彩纸剪扎而成的衣物、家具等,俗称烧包送祖。木氏家族要推迟一日,即在十五日送祖。节日中,已出嫁女儿需携带糖果食品等礼物回娘家“见祖”,并参加全部祭祀仪式。丽江一带的纳西族还在夜晚举行放河灯活动,以求驱除妖魔,吉星高照,平安遂顺。
 
转山节
转山节是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届时,当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带上美酒佳肴,前往泸沽湖畔的格姆山(又称狮子山)祈祷,然后举行跑罐子等文娱活动。跑罐子具有体育竞赛性质,赛前先选择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前端置一罐美酒,参赛者在场地另端排成一列横队,待起跑令发出,大家奋勇争先,先达终点者可将酒雉抱起,以示优胜,故称“跑罐子”。
当地民间相传:古时候格姆山下有一位善织麻布的美丽姑娘,把所见到的花草美景都能织进麻布,有一位男神为之倾倒,于是在七月二十五日这天用狂风将她卷上了天,永宁一带人因此而惊慌无比,后来男神放了姑娘,但姑娘已无法再回人间,遂变成一位女神,飘忽在格姆山上,当风暴或野兽来临时,她便呼喊向人们告警。以后人们每逢这天都要来到格姆山下,行祭祀之礼,祈求女神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