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民俗文化 >

赫哲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日 期:2015-06-05 11:17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俗文化,赫哲族也不例外,你知道赫哲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易安居马上带你来了解。

 
 
赫哲族简介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个民族乡。居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第五十五位,人口超过门巴族。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0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过萨满教。
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族的传统节日
 
二月二
赫哲族二月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赫哲族要用旧历年杀猪时留下来的猪头供神,并祈求风调雨顺、渔猎丰收。
 
跳路神节
赫哲族传统宗教祭祀节日。每年三月初三,赫哲人就聚集全部落的人一起请萨满跳神,乞求众神灵保佑全族一年中平安无恙。所谓路神,赫哲语称为“乌斯珠耶”,意为“求神保佑,人财两旺”。
赫哲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在萨满带领下跳路神,驱魔避邪、以保佑村里平安无灾。又称“跳太平神”。法行的具体日期,由萨满择定。
祭祀之日,日上三竿后,萨满在家中祭神、请神,众人往萨满身人喷洒一些水,数青年举神杖、神像,随萨满从家中击鼓而出,且唱且跳。萨满等边唱边跳,有时还进入人家,跳神祈福,来到谁家,谁家须给萨满敬酒,或将迎春树切成丝泡水给萨满喝,以示敬奉神灵,有些人则乘机还愿。十分热闹。
萨满及所谓“神队”回到萨满家后,还愿者便送来牺牲、酒等。萨满卸装后,能歌善舞者便系上腰铃,摆今击鼓,载歌载舞、等猪肉煮熟后,萨满又穿上神衣,带上神具,继续作舞,最后众人饮酒食肉尽情欢娱而散。
 
蒿草卜
蒿草卜是赫哲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届时在日出之前,人们朝东走行四十九步,每走一步摘取长如筷子的蒿草杆一根,然后将其一端用火烧焦。占卜时,将四十九根蒿草握在手中,举近前额,随后将蒿杆任意分夹在左手指间,而后用右手先取夹在拇指与食指间的蒿杆,每次取两根,如果食指与中指间所夹蒿杆为偶数,则将其间的蒿杆依次取尽,如果是奇数,则将最后三根留在指间不取。其余指间的蒿杆也照此法取留。再将取出的蒿杆照前述方法分配,连续进行三次,最后核计三次留在指间的蒿杆数,得奇数为吉,得偶数为凶。
 
乌日贡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于1985设立的新兴节日,在赫哲语中,“乌日贡”是娱乐或是文体大会的意思。与传统型的节日不同,乌日贡节是每两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农历五,六月间,每次会连续欢庆三天。
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草靶、射箭等。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鱼技术在陆上的演练和再现。草球用湿草捆扎而成,大小若足球。比赛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多个草球扔出一定距离,参赛者站在同一界线上轮流用近2米长的三齿木杈投叉,中者为胜;另一种是分两队比赛,甲队先把球抛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队若能叉中,就前进15至20步,否则后退同样的步数,改由乙队发球甲队叉。先前进到终点的队为胜。入夜,江边燃起堆堆篝火,举行群众性的聚餐宴饮和歌舞晚会。人们跳起天鹅舞、萨满舞、鱼鹰舞、神鼓舞。热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调悠扬的歌声。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妇女爱唱“嫁令阔”(类似于民间小调)。老头爱唱“伊玛堪”。“伊玛堪”是民间说唱文艺形式,类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诗的特点。皓月当空,篝火通明,赫哲族村屯充满了欢乐气氛。
 
河灯节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都会在这天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作为赫哲族主要集居区之一的饶河县,在地方政府的热情鼓励和具体支持下,还成立了赫哲族研究会,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赫哲族歌舞、宗教、传统技艺和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大力弘扬。笔者日前在饶河,有幸亲历了赫哲人放河灯的传统陈祭拜仪式、祈福仪式,尤其是那萨满教的祭典陈表演显得很神秘,听不懂这些赫哲人说什么,但大体明白他们在祝福,在祈祷!
关于“河灯节”的传说有多种,流传最广的是: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的冤魂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传说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所有的游魂都期盼陈能寄身在亲人放的莲花灯里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所以放河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夜幕下,人们把用红纸、蜡烛、木板等材料制作的河灯放入乌苏里江中。然后,他们人们围着篝火烤起了“塔拉哈”,跳起了民族舞蹈“温基尼”,尽情抒发着心中美好的祝愿。
 
鹿神节
和新兴节日乌日贡节相比,鹿神节则来源于赫哲族人对于神的崇拜。每年九月九日,赫哲族人会通过跳鹿神舞的方式来求神驱鬼,消灾祈福。除此之外,参加跳鹿神的人还有许多是为了还愿,有的是为了求子。
除还愿求子外,有的赫哲人则是抱着祈求渔猎丰收的愿望参加跳鹿神活动的。在赫哲人生活的古代,科学技术很不发达,信息闭塞,文化落后,人们普遍存在着万物有灵的思想,认为魂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都由神来主管,出现了火神、风神、山神爷、河神等许多种各司其职的神灵。为敬奉这些神灵,他们为林中的虎、狼以及水中的鳇鱼、鲸鱼等专门刻制了木制神偶,并将鱼、兽等与赫哲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偶供奉于家中。
 
小年
赫哲族小年于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举行,这一天,赫哲族扫灰掸尘,给灶神烧香上供,送其上天,并用稠粥“拉拉”涂抹灶口。意在沾住灶神的口,不让他到天堂后说人间的坏话。
 
佛额什克斯
佛额什克斯,赫哲语意为旧历年或大年除夕。腊月除夕日,赫哲族各家各户纷纷磨面、约鱼、贴窗花、糊纸灯笼。人们换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鞋面上绣着美丽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服装。晚上,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装有金箔锞子和打上铜钱痕的黄裱纸的冥物搭子,俗称烧包袱,然后祭洒饭汤,以示给冥间死者送钱、送饭。各家在正月初一日五更时,包“五更饺子”,供祭“别布玛发”(三世祖先)与“五码子”(诸神画像)以祈神佑:。初一日早晨,晚辈在叩祝长辈安康后,成群结队逐户拜年。在过节时,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成饼子,作为节令食品。人们往往用刹生鱼、鱼刨花或烤熟的鱼肉条来款待贵客。节日里,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老年人或亲友长辈进屋,晚辈人要站起来或让座;子女出远门之前要向父母和长辈跪拜告别,回来后也要跪拜问安;晚辈见到久未见面的长辈,要跪拜叩头问好;有客人来访,主人起身相让或出门迎接,敬烟、敬茶并多以酒食款待;兄弟姐妹、平辈好友,久别重逢多相互拥抱,以示亲热和想念;少年子女外出归来向父母问安后,父母多是亲吻子女的脸颊、额头,以示对子女的疼爱;长辈与较近的晚辈久别见面时,也常吻晚辈的脸颊或额头,表示关心挂念;宴请宾朋,必是请年高辈长或尊贵的客人坐于正位,鱼头要请年高辈长者或客人享用等。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
 
赫哲族的婚俗
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
 
赫哲族的食俗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兽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
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赫哲人叫“他勒卡”,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赫哲族的服饰
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
 
赫哲族的居住
瑶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赫哲族的丧葬
赫哲人大体上实行土葬。早年的丧葬比较简单,人死了用白桦树皮裹严,扎上三道树皮绳,挖抗掩埋即可。后来发展到挖一长方形土坑,四周用原木垒成框壁,下面铺原木,垫草、铺褥,把尸体仰放在墓穴之中,并将死者生前最常用和最喜爱的东西放入墓中做陪葬品,上面也用原木摆盖好,铺草培土成一拱起的土堆,形成坟墓。后来受满、汉族的影响,也开始用木板棺材殓葬了。
赫哲人的丧葬仪式根据死者的死因也各有不同。狩猎死于山中者,以桦树皮或树枝裹尸架在树上,待二、三年后埋葬;死在家中者,停放三日后装棺埋葬;死于非命者隔日埋葬;死于天花或瘟疫者当日以火焚尸即火葬。小孩死后不埋葬,用桦树皮卷起捆扎好挂在树杈上,认为孩子灵魂小,埋在地下灵魂出不来,唯恐其不能投胎和怕自己不再生孩子。
赫哲人的丧葬,出殡时请萨满跳神、唱神歌,意在使亡人到了“依木尔汗”(阎王)处不至受罪。也有设“檔子”、“撂檔子”的风习。设“檔子”是在男人死后第七天,女人死后第九天晚上迎接死者灵魂归来,放上供桌、供品,点上“僧其勒”香草,即所谓“檔子”。“撂檔子”是送死者的灵魂去阴间,在人死后一、二、三周年时举行。“撂檔子”要举行既隆重又严肃的仪式,请萨满跳神三天。第三天晚上,将一代表死者的人偶(木古法)放在“托日乞”上送走。送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时候,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三箭,指示死者的灵魂朝第三箭射的方向走。待萨满说已将死者的灵魂送到了阴间后,死者的家人在墓上处理“檔子”所用的物品并脱孝服,至此,一个亡者的丧葬方告结束。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
 
赫哲族的禁忌
儿媳不能与公婆同桌吃饭;公婆吃饭时,儿媳要在门旁侍立等候盛饭、添菜;弟媳不能与夫兄说话,途中相遇要绕道走。
老年人没睡下,晚辈人不能先睡;社交场合,长幼有序,长辈在,晚辈不能多言多语;
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捕鱼者若家有丧事,到捕鱼场后,须在网滩上架起一堆火,从火上跨过,以熏晦气。捕鱼期间忌说怪话、谎话,否则触犯神灵,空网而归。
该族笃信“万物有之”之原始宗教观念,对山神、河神、树神等自然之神处处小心敬奉,惟恐不慎得罪而招致灾祸。忌捕杀飞投住室的雀鸟,信其为亡单之魂所变,有飞来投室者是其灵魂要“转世”。若捕杀之,则有不育之祸。忌以皮革物陪葬,认为如是则死者亡灵不能升天,也不能再转生为人。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