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农历节日 >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日 期:2015-04-10 10:54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金秋送爽,丹挂飘番,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风筝等等。



 
登高
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重阳节的登高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东汉时汝南子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曾对桓景说,某年九月九日有大灾,家人缝囊盛茱萸系于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到这一天照着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却看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毎到九月九口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呈样。
宫廷皇室也常举办这项活动。顾禄《淸嘉录》记述唐代以前的宫廷登高时说道:“盂嘉从桓温游龙山,亦九日登高之举,后遂相承为故事。《南齐书·礼志》,宋武帝在鼓城时,九日,上项羽戏马台登高。《齐武帝本纪》,九日,孙陵风商飙馆登高宴群臣。《全唐诗话》,唐中宗临渭水登高广《唐诗纪事》中说,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九月九日,唐中宗李显临幸渭亭登高,令臣下赋同题四韵五言诗一首,先成者赏,后成者罚。 
魏晋隋唐时期,毎到重阳,在民间不但登高活动较为盛行,而且文人堪客尤其热衷此项活动,因而使它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登高会”。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插茱萸
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因为登高时有插茱萸、佩茱萸囊的风俗,所以登髙会又叫“茱萸会”、“茱萸节”。
到了唐代,茱萸按照唐代民俗,既可将它作为重阳的节日礼物送给亲友,如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序》一诗中,就有“茱萸可佩,折取寄情亲”的描述;同时,重阳插戴茱萸,还能避邪。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记述了重阳登高、插茱萸两种风习。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也说:“两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关丁插茱萸、佩茱萸囊的作用普遍解释是辟恶气、御初寒。《风土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以此口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唐代郭震《秋歌》卷二也说:“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赏菊
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传说赏菊习俗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于是就有重阳赏菊的风俗。古代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起来,希望自己和陶渊明的风格更加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梦粱录》中说,宋代每年重阳日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还给菊花、茱萸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称菊花为“延寿客”,称茱萸为“辟邪翁”,“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按照每年的惯例,皇宫禁中与达官显贵都要在这天观赏菊花;即使普通的士庶平民也要购买一两株菊花玩赏自娱。当时市场上出售的名优品种菊花达到七八十种之多。这些菊花,不但花朵硕大而艳丽,而且香味馨郁耐久。如有白黄色蕊,状如莲花的是“万龄菊”;粉红色的是“桃花菊”;白而檀心的是“木香菊”;纯白且大的是“喜客菊”,诸如此类,花色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重阳节就好像一次各色、各类、各种菊花荟萃的盛大花会。《干淳岁时记》对宋代禁廷宫中每年重阳节的赏菊庆乐活动也有详细描绘。书中写道:每年九月八日宫中就开始做重九,届时在庆瑞殿分列菊花万株,名花珍品,五彩缤纷,灿烂眩目。并且还要点燃菊灯,其盛况决不亚于元宵庆典。同时举办赏花赏灯之宴,席间丝竹悠扬,乐鼓并作, 大庆重阳节。
清代以后,赏菊的习俗更加昌盛,且不只局限于九月九日。

 
 
放风筝
风筝也叫「鹞」,最早的风筝是用木或竹做的,所以叫做「木鸢」,据说鲁班曾与墨子比艺,做出能在天上飞三天的木鸢。到了东汉以后,才出现用纸做的「纸鸢」或「纸鹞」,到了五代时,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纸鸢上装有响笛,风一吹,便发出近似古筝的声音,因此把纸鸢称为「风筝」。到了明清,风筝的制作更为精巧,种类也大为增多。
在古代,风筝曾多次被利用于军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韩信就曾利用风筝来测量皇宫的距离,准备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皇宫。南朝梁武帝萧衍被叛军围困在台城,唐代张伍被叛军围困在洛城时,都是利用风筝把求救信送出去。
「九月九,风吹满天啸」,就是形容重阳以后,风筝满天飞的情形。由于农历九月以后,台湾季风渐强,而另一方面又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饮菊花酒
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酿。对此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骑射、竞射
在古代,人们喜欢在重阳节时开展骑射游乐。南北朝时,朝廷曾规定每年的重阳时,武官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一种武举应试项目,只有步射与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唐代时朝廷允许五品以上的官员,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至清代时,骑射更成为满族官吏、八旗兵士及王府子弟必须熟习的一项武功,清末时北京就曾筑建有很多赛马场,射猎、射箭、骑射、赛马曾成为老北京城重阳等民俗节日里必有的比武游乐项目。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陕北】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大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福建莆仙】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淸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宽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拧,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贾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自人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东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淸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袓庙或港甲―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台湾的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其中以头份东庄里诸家族的祭祖活动最为盛大。传说,东庄里的钟、饶两大姓氏,原本在唐山的祖稓就是邻居。干隆年间一入垦头份东庄里,也把重阳祭祖的习俗一起带来。其后叶姓家族也加入重阳祭祖的活动。庄中其他氏族觉得不该年年让这三姓的人家请客,逐渐的,也加入了重阳祭祖的行列。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吧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汞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江南地带】在江南地带,每逢重阳节,都让妇女休息一天,停止操作家事,称为「息日」。这个习俗,有个传说来自干宝(约三一七前后在世)的《搜神记》。据说淮南全县谢家的新媳妇丁氏,因为不堪严酷婆婆的动辄打骂,于重阳节上吊自杀。死后附身于雁祝的身上说:「看在为人媳妇者,操劳不辍的份上,请让她们九月九日停止工作,休息一天」。当地人盖了一座「丁辔祠」来纪念她,据说十分灵验。而九月九日妇女休息一天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同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等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同大好山河的髙尚品德。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