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风水 > 风水文化 > 周易风水 >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日 期:2015-07-18 16:00:36  作者:阿慧  
山法全书之葬书 
 
【葬书内篇一】
 
葬者乘生气也。
 
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
 
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礴乎大化,贯通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陶侃曰先天地而长存,后大地而固有,盖亦指此云耳。且夫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五气即五行之气,乃生气之别名也。夫一气分而为阴阳,析前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于地。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荫,由本而达枝也。故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恶则反是。蔡季通曰:生死殊途,情气相感,自然默与之通。今寻暴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渗入,则为亲骨肉,不渗则非。气类相感,有如此者,则知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其理显然,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或谓抱养既成,元非遗体,僧道嗣续,亦异所生,其何能荫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气。心为气之主,情通则气亦通,义绝则荫亦绝。故后母能荫前母子、前母亦发后母儿,其在物则篓薮螟蛉之类是也。尚何疑焉?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父母子孙本同一气,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盖真龙发迹,迢迢百里,或数十里结为一穴,及至穴前则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蟑层层,献奇于后,龙脉抱卫,砂水翕聚,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于其中矣。苟盗其精英窃其灵秀,以父母遗骨藏于融会之地,由是子孙之心寄托于此,固其心之所寄,遂能与之感通,以致福于将来也。是知人心通乎气,而气通乎天,以人心之灵合山川之灵,故降神孕秀,以锺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夭贤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妍丑,并皆肖象山川之美恶,故嵩岳生申,尼丘孕孔,岂偶然哉?鸣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灵亦人心自灵耳。世有往往以遗骨弃诸水火,而无祸福者,盖心与之离故也。
 
是以铜山西崩,灵锺东应。
 
汉未央官,二日无故锺自鸣。东方朔曰:必主铜山崩应,未几西蜀果奏铜山崩,以日揆之,正未央锺鸣之日也。帝问朔:何以知之?对曰: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也。帝叹曰:物尚尔,况于人乎!昔曾子养母至,孝子出,母欲其归,则齧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离待侧,则亦心痛。特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觉耳。故知山崩锺应,亦其理也。
 
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此亦言一气之感召也。野人藏栗,春至,栗木华。而家藏之栗,亦芽。实之去本已久,彼华此芽,盖以个性原在得气,则相感而应。亦犹父母之骨,葬乘生气而子孙福旺也。大一气磅磷于大地间,无端倪无终穷,万物随时运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者亦不自知也。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人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干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气感合,则精化为骨,血化为肉。复借神气,资乎其间。遂生而为人。及其死也,神气飞扬,血肉消溃,惟骨独存。而上智之士,图葬于吉地之中,以肉乘生气,外假子孙思慕一念,与之吻合,则可以复其既往之神,萃其己散之气。盖神趋则气应,地灵而人杰,以无为有,借伪显真,事通阴阳,功夺造化,是为反气人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丘垄为阴冈,阜为阳丘。言其高骨,乃山之带石者,坑高不能自立,必借石带土,而后能耸也。冈者迹也,土山为阜,言支之有毛脊者,垄之有骨气随而行。则易见支无石故必观其毛脊而后能辨也。然有坑而土支而石城而隐支而隆者,又全借乎心目之巧,以区别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谓生气随支垄体质流行,滔滔而去,非水界则莫之能止。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而后左右环围,然后能藏风,而不致有荡散之患。经云:明堂惜水如惜血,堂里避风如避贼, 不慎哉?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高坑之地,天阴自上而降,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风,适当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其城郭密固,使气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阳自下而科,生气沈潜,不畏风吹(缺).出在旷野,虽人面无蔽,已自不觉:或遇穴晴日朗,其温和之气自若,故不以宽旷为嫌,但取横水之有止使气之不行也。此言支垄之取用不同,有如此。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支垄二者俱欲得水,高垄之地或从腰落,虽无大江拦截,亦必池塘以止内气,不则去水稍远,而随身金鱼不可无也。傥金鱼不界,则谓之雌雄失经,虽藏风亦不可用。平支之地,届若无蔽,但得横水拦截,何嫌宽旷,故二者皆以得水为上也。
 
经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水流土外谓之外气,气藏土中谓之内气。故必得外气形横,则内之生气自然止也。此引以,以结上文。得水为上之意。
 
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高坑之地落势雄雌,或上或止各有(缺)作自(缺)一地,可尽其力量也。而好龙多从腰落,分布枝蔓于数十里之间,或为城郭、朝乐、官曜、禽鬼、捍门、华表、罗星之类,皆本身自带,不可为彼既流行而余者非止也。但当求其聚处,而使之不散耳。平支鱼龙,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旷阔,其为城郭亦不过高逾数尺而已,且去穴辽远朝山一点在乎云寓之表,人莫不以八风无蔽为嫌,又岂知支垄气隐,若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也。但得横水拦截,使之有止耳。此言支垄之气盛者如此。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但夷者,宜浅。
 
上句言垄,下句言支。高垄之地阴之象也。气在内强刚而机下,故言涸燥当深葬。平支之地,阳之象也,气在外弱柔而浮上,故言但夷当浅葬。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高垄之葬,潜而弗彰。故深取其沈气也。平支之葬,露而弗隐,故浅取其浮气也。得乘者:言所葬之棺,得以乘其生气也。浅深世俗多用九星白法,以定尺寸,谬也。不若只依金银炉底求之为得。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之气,即地中之生气。故嗜为风,升为云,降为雨。凡所以位天地、育万物者何:莫非此气邪斯。盖因曰葬乘生气,故重举以申明其义,愚尝谓能生能杀,皆此气也。葬得其法,则为生气。失其道,则为杀气。如所谓加减饶惜,吞吐浮沈之类。并当依法而剪裁之,不致有撞杀、冲刑、破腮、翻斗之患也。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气本无体,假土为体。因土而知有此气也。水本无母,假气为母,因气而知有此水也。五行以天一生水,且水何从生哉?生水者金也,生金者土也。土腹藏金,无质而有其气。干藏坤内,隐而未见。及乎生水,其兆始萌。言气为水母者,即干金之气也。世人不究本源,但以所见者水尔。故遂以水为大地之始,盖通而未精者也。
 
经曰:土形气形物因以生。
 
生气附形而有,依土而行,万物亦莫非(缺)也。此引经结上文,有土斯有气之意。
 
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小因势之止。
 
气行地中,人不可见其始也。则因地之势而知其行其次也,又因势之止而知其聚也。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善葬者必原其起,以观势。乘其止,以扡穴。凡言止者,乃山川融结,奇秀之所,有非明眼,莫能识也。《片玉髓》云:草上露华偏在尾,花中香味总居心。其止之谓与或谓粘穴,乘其脉之尽处为止,然则益倚撞安可以上?云不知古人正恐后世不识止处,故立为四法,以乘之夫。盖者止土盖,倚者止于倚也。撞粘莫不皆然,唯观义之所在高低,正侧何往、而非止乎?
 
【葬书内篇二】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平夷多土陡泻,多石支之行,必认脊以为脉垄之行,则求石脊以为骨,其行度之势,委蛇曲折千变万,本无定式,大略与丘垄之骨,冈阜之支略同。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千尺言其远,指一枝山之来势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之成形也。
 
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原其远势之来,察其近形之止,形势既顺,则山水翕合,是为全气之地。又当求其止处,而葬之。斯尽善矣!止之一字,最谓吃紧,世之葬者,不乏全气之地。但于止处,则有昧焉耳。夫千里来龙,五尺入手,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奇峰耸,拔秀水之玄,皆不为我用矣。若得其传,知其止,则如数二三辨黑白。人或见其莽然,可左可右,可移可易,而不知中间自有一定不易之法。尺寸不可迁改者,指南云:立穴若还裁不正,纵饶古地也徒然。高低深浅如葬误,福变为灾起祸愆。宛委自复,回环重复。
 
宛委自复,指其势而言。或顺或逆,即委蛇东西,或为南北之意也。回环重复,以其形而论,层拱叠绕,即朝海拱辰之义也。全气之地,其融结之情如此。
 
若踞而候也。
 
如人之踞然不动,而有所待然。
 
若揽而有也。
 
如贵人端坐,器具毕陈,揽之而有余。
 
欲进而却,欲止而深。
 
上句言拥卫之山,须得趋揖朝拱,不欲其潜逼、冲突,而不逊也。下句言储蓄之水,必得止聚,渊澄不欲,其陡泻反背而无情也。
 
来积止聚,冲阳和阴。
 
来山凝结,其气积而不散。止水融会,其情聚而不流。斯乃阴阳交济,山水冲和也。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水深沈,则土壤高厚。气冲和,则草木茂昌。程子曰:曷谓地之美,十色光润,草木茂盛,乃其验也。
 
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气像尊严,若千乘之贵,拥簇繁伙,犹万金之富。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堂局完密,形穴止聚,则生气藏蓄于中矣。善葬者囚其聚而乘之,则可以福。见在昌后裔,如万物由此气而成化育之功,故为卜地。
 
地贵平夷,土二贵有支。
 
支龙贵平坦,夷旷为得支之正体,而上中复有支之纹理,平缓恬软,不急不燥,则表里相应,然却有支体而得垄之情性者。直如掷枪,急如绷线,谓之倒火硬木,此阳中含阴也。法当避杀粘唇架折而葬。刘氏所谓直急则避,球而凑檐是也。阳者为弱,本宜凑人。奈何性急要缩下一二尺,缓其急性苟执。支法扡之则凶,此支龙之至,难体认者,故景纯谓支龙之辨,盖言此也。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锺。
 
此言平支行度体段原其始,则气势随之而行。乘其止,则气脉因之而锺。观势察脉,则可以知其气之融结矣。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隐隐有中之无也。隆隆无中之有也。其体段若盏中之酥,云中之雁,灰中线路,草里蛇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然其吉,则无以加矣。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引经以明上丈支龙行度,言平夷之地,微露毛脊,圆肴如浮浮沤,如星如珠。方者如箱如印。长者如王尺,如芦鞭。曲者如几,如带。方圆大小不等者,如龟鱼、蛙蛤,是皆地之吉气涌起。故土亦随之而凸起,及其止也,则如鸡窠旋螺之状。言形止脉尽,而一水交度也。高水一寸,便可言山。低土一寸,便可言水。此支气之止,与水朋比,而相为体用者也。势顺形动者,龙势顺伏而不反逆,局形活动而多盘旋,砂水鈎夹,回环重复,首尾无蔽,始终有情。依法自可扡穴。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
 
山言垄也,势虽险峻而其中复有不险之穴,但当求其止聚融会处而葬之,则善矣。盖高垄之地,来势高大,落
 
势雄壮,结势亦且(缺)急此(缺)之(缺)也。却有一等以陇为体,而得支之情性者。大山翔舞垂下,及至平地变为支体,谓之下山水。此阴中含阳也。若不识粘葬山麓,莫不以前拖平地为裀褥,岂知其势未住,两边界水随脉而行,平平隐伏,直至堂心;其脉始尽。天宝经曰:凡认脉情,看住绝水,若行时脉不歇,歇时须有小明堂,气止水交方是穴。后面要金气可乘,前头要合水可泄。若还凿脑而凿胸,凑急伤尤匪。融结,此定穴之密语也。故当求其砂水会处,枕球而葬,阴肴为强固当缩下,奈何俭缓要插上七人寸;急其缓性名为凑交斗煞。刘氏所谓;摆缓则人檐而凑球是也。苟执垄法扡之,则主败绝。此又高陇之至,难体认者。乘其所来。
 
言生气之所从来因其来,而知其止.故葬者得以乘之,不使有分寸之违也。脉不离棺,棺不离脉,棺脉相就,剥花接木,法当就化,生脑上循,脉看下详,认鸡迹、蟹眼,三文名字,交牙、滴断,或分十字,或不分十字,看他阴阳配与不配,及夫强弱,顺逆,急缓,生死,浮沈,虚实,以定加减、饶借,内接生气,外扬秽气,内外符合,前后无蔽,始为真穴。一有不顺、即花假矣!此乘生气之要诀也。下言乘金,穴土义同。
 
审其所废。
 
谓人首废坏,真伪莫辨。故不得不详加审察也。大无真未丧,则定穴易为力,但乘其来,即知其止。却有一等不幸,为牛羊践踏,上破下崩,岁久年深,或种作开垦,或前人谬扡,其旁园墙拜坛,不无晦蚀,或曾为居基,盖低损高。或田家取土,锄掘戕贼。而大八字与会鱼不可得而移易。但要龙真局正,水净砂明,当取前后左有四应证之。心目相度,酌量开井,无不得矣。盖夫一气化生,支垄随气而成。形质今既废壤莫辨,故必十废中审之,则凡所谓阴阳,刚柔,急缓,生死,浮沈,虚实之理,无不了然。既得其理,则倒杖之法,亦因之而定焉。
 
择其所相。
 
谓审择其所相辅于我者,法当于小八字,下看两肩暗翊,肩高肩低以分阴阳,作用次视三分三合,崎急平缓,以别顺逆,饶减。尽观蝉翊之砂,虾须之水,以定葬口。界限是皆左右之所相,苟失其道,则有破腮,翻斗,伤龙,伤穴,伤浅,伤深之患。故不得不详加审择也。下篇言相浮水印木义同。避其所害。
 
渭避去死气,以求生气也。盖穴中之气,有刑有德。裁剪得法,则为生气。一失其道,则为死气,故不得不审而避之。何以言之避死挨生是也?如阳脉落穴以阴为生,阳为死。阴脉落穴以阳为生,阴为死。脉来边厚边薄,以薄为生,厚为死。双脉一长一短,以短为生,长为死。一大一小,以小为生,大为死。以秀嫩,光净,圆厚,涌动为生。枯老,臃肿,破碎、直硬为死。又或砂水之间,反翘,斜飞,直撞,刺射,皆为形煞。横过之山,如枪如刀尖利,顺水可收,拾为用者,用之可避,去者避之,此则以眼前之所见者,而论之也。又程子谓五患,刘氏谓四恶,皆在所当避也。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大命。
 
上文所谓乘审择避,全凭眼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及夫穴场一应作用,裁剪放送之法,皆是也。陈希夷先生曰:圣人执其枢机,秘其妙用,运于已心、行之于世,天命可移,神功可夺,历数可变也。道不虚行,存乎人耳。
 
祸福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应速也。
 
祸福之感召,捷于影响,能乘能审,能择能避,随其所感,否则为凶应矣。大要在分别阴阳以为先,务有纯阴纯阳,边阴边阳,上阳下阴儿阴下阳,阴交阳半,阳交阴半,强阳弱阴,老阳嫩阴,各有作法。阴来则阳受,阳来则阴作。或人檐而斗球,或避球而凑檐、又有阳嘘阴吸之不同。顺中取逆,逆中取顺,精有益粘,则正球顺作,情在倚撞,则架折逆受。假若阴脉落穴,放棺饶过阳边,惜阳气一嘘,其气方生。阳脉落穴,放棺饶过阴边;借阴气一吸,其气方成。所谓阳一嘘,而万物生。阴一吸,而万物成是也。苟不识裁剪放送之法。当嘘而吸,当吸而嘘,宜顺而逆,宜逆而顺,及夫左右吞吐,深浅不知其诀,不能避杀挨生,则生变为杀,气纵使高下无差,左右适宜,浅深合度,犹且不免于祸。况未当于理者乎!古歌门:若还差一指,如隔万重山。良有以也。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为土之美。今童山粗顽,土脉枯槁,无发生冲和之气,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石山,文理温润,光如卵壳、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産开井:而得五色土穴者,是又不可以重而弃之也。
 
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山既凿断,则生气隔绝。不相接续,故不可葬。《青华秘髓》云:一息不来身是壳,亦是此意。然与自然跌断者,则义不相侔矣。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高垄之地,何莫非石。所谓山势原骨。骨,即石也。石山行度,有何不可?惟融结之处,不宜有石耳。夫石之当忌者,焦膻而顽,麻燥而苏,或不受锄掘,火焰飞扬,肃煞之气,含烟带黑为凶也。其余纵使有石,但使体质脆嫩,文理温润、颜色鲜明,则无不吉矣。又有奇形怪穴,隐于石间者,四畔皆石,子其中有土穴,取去土尽,始可容棺,又有顽石凿开,而下有土穴,皆可入选,是未可以石为嫌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此言横龙滔滔竞去,挽之不住,两边略有垂下,不过挠掉而已,气因势而止,穴因形而结,过山无情,其势未止,其形未住,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横龙滴落,正龙腰落,及夫斩关为穴者,不同也。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支龙行度,兄弟同完,雌雄并出,及其上也,城郭完密,众山翕集,方成吉穴。彼单山独龙,孤露无情,故不可葬。却又有一等支龙,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露平,两边借外卫,送为养荫,及其止也,雌雄交度,大江拱朝,或横拦外阳,远接在乎缥缈之间,纵有阴砂仅高一步,此又不可以孤露而弃之也。何以言之?盖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所以为贵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而消已福。
 
此复证五凶之不可用也,凡此是无所(缺)适足以腐骨烂棺而已,主退败,少亡,痨疾,久则归于歇灭,可不慎哉?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此言上地龙之行度体段也。大顿小伏,藕断丝连,谓之脱卸,夫大地千百里行龙,其何可穷平?故远若自天而来也。
 
若水之波。
 
此言隐伏于平洋大阪之间,一望渺无涯际,层层级级,若江面之水,微风荡漾。则有轻波细纹,谓之行地水,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矣。
 
若马之驰。
 
若马起若马之奔腾,将欲如止,如马之及厩。
 
其来若奔。
 
其来也宾士迅速,如使者之告捷。
 
其止若尸。
 
其止也若尸居不动,无复有去意。
 
若怀万宝而燕息。
 
众山朝揖,万水翕聚,如贵人燕安休息珍(缺)富如万金,若揽而有也。
 
若具万善而洁齐。
 
明堂宽绰,池湖缭绕。左右前后眼界不空,若贵人坐定,珍撰毕陈,食前方丈也。
 
若橐之鼓。
 
橐乃无底囊,今煆者引风之具,即其类也。才经鼓动其气,即盛言纳气之满也。
 
若器之贮。
 
如器之盛物,满而不溢,言气之止聚也。若龙若鸾,或腾或盘。
 
若龙之盘旋,鸾之飞腾。言其活动有婉蜒翔舞之体段,无破碎死蠢之形状。
 
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来势如虎出深林,自幽而渐显,气象蹲踞而雄壮,止势如雁落平砂,自高而渐低,情意俯伏而驯顺,气象尊严拥护绵密,若万乘之尊也。
 
天光发新。
 
眼界轩豁,气象爽丽,神怕性悦,一部精神悉皆收摄。而纳诸扩中,然而至理微妙,未易窥测,要令目击,道存心领意会,非文字之可传,口舌之可语也。《中庸》曰: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朝海拱辰。
 
如万水之朝宗,众星之拱极,枝叶之护花朵,廊庑之副厅堂,非有使之然者,乃一气感召,有如是之翕合也。《易》云: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其斯之谓欤。龙虎抱卫,主客相迎。
 
凡真龙落处,左回右抱,前朝后拥,所以成其形局也。未有吉穴而无吉案,若龙虎抱卫而主客不相应,则为花假无疑。
 
四势朝明,五害不亲。
 
四势即龙虎主客也。贵乎趋揖,朝拱,端严。而不欹侧明净,而不模糊情势,如此乌有不吉,更欲不亲五害。五害者,童、断、石、独、过也。
 
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此特指上地而言、十中有一(缺)以为说,则世间无全地矣。非慨论也。海眼曰:篇中形势二字,义己了然,可见势在龙,而形在局。非俗人之所谓喝形也。奈何卑鄙之说,易惑人心,须至铜蔽。以讹传讹,以盲诱育,无益反害,莫此为甚。总之道理,原属广大精微,古圣先贤原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大学问今人只作笼利想,故不得不以术行耳,匪直今人之术不及古人,今人之用心,先不及古人之存心矣!奈何?
 
【葬书外篇】
 
夫重冈叠阜,群拢众支,当择其特。
 
圣人之于民,类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亦类也。重冈并出,群阜攒头,须择其毛骨奇秀,神气俊雅之异于众者,为正也。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众山俱小,取其大。众山俱大,取其小。
 
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参形杂势,育真伪之不分。主客同情,盲汝找之莫辨。
 
夫支欲伏于地中,位欲峙于地上。
 
伏肴隐伏,峙者隆峙,此育支坑行度,体段之不同。
 
支垄之止,平夷如掌。
 
支垄葬法,虽有不同,然其止处,悉皆如掌之平。倒杖口诀曰:断续续断,气受于坦起伏伏起,气受于平。李淳风曰:来不来,但中裁,住不住,平中取。亦曰:来来来,堆堆堆,慢中取,但中裁。皆如掌之义也。
 
故支葬其巅,坑葬其麓。
 
支葬其巅,缓而急之也。垄葬其麓,急而缓之也。金牛云:缓处何妨安绝顶,急时不怕葬深泥。
 
卜支如首,卜位如足。
 
所谓如首如足,亦即巅麓之义。谓欲求其如首如足也。
 
形气不经,气脱如逐。
 
支垄之葬,随其形势。莫不各有常度,不经则不合常度,或葬垄于巅首,葬支于麓足则生气脱散,如驰逐也。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坑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候虏有间。
 
支垄固亦易辨,奈有似支之垄,似垄之支,支来而垄止,垄来而支止,或垄变为支,而复为垄,支变为垄,而复为支,或以支为坛垛而行垄于上,以垄为坛垛而行支于上,复有垄内而支外支内而垄外者,又有强支弱垄,急支缓垄,敲支平垄,隆支隐垄,石支土垄,老支嫩垄,偏支正垄,全支半垄,以及夫非支非垄之不刁辨者,然其中有奇有正,有经有权,自非明师耳提面命,则眩目惑心,莫能别也。倘支垄互用,首足倒施,其祸立至。今之葬者,支垄不能别,可无误乎?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此言穴中证应之玄微也。金亦生气之异名,言即其尖圆之所止也。相水者言,盆鱼界合相辅于左右也。穴土者,土即中央之义,谓穴于至中取冲和之气,即葬口是也。印木即两边蝉翊之砂,夹主虾须之水,以界穴也。《神宝经》曰:三合三分见穴上,乘金之义两片两,翊察相浮水印木之情,盖亦神明其义耳。又有所谓水底眼,剪刀交,水里坐,水里卧,明暗股,明暗球,长短翊,长短水,蜗窟蛤尖,交金界玉,鸡胸鸠尾,寿带孩衿,筻口,鸟迹;生龟死鳖,眠于就湿,割脚淋头,明阳暗阴,阳落阴出,罗纹土,宿十字,天心扑面,水底浮,大门出,小口水,过山不过桥,流水不流,两片牛角,砂一滴,蟹眼水,舌尖堪下,莫伤唇齿,罅可扡,休近骨,虚檐雨过,声犹滴,古鼎烟消,气尚浮,其名类不一,莫可殚举。其言隐括,自非明师耳提面命,逐一指示,卒难通晓。
 
外藏八风,内秘五行。
 
四维四正,完密而允空缺,既无风路则五行之生气,自然秘于其内,而凝结矣。
 
天光下临,
 
地德上载。
 
天有一星,地有一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葬得其所,则天星垂光而下照,地德柔顺而上载也。
 
阴阳冲和,五上四备。
 
物无阴阳,违天背原。孤阳不生,独阴不成。二五感化,乃能冲和。冲和之处,则必有五色异土以应之。言四备者,不取于黑,又曰冲和之处阴气寒,至此而温。阳气热,至此而凉。温凉之气,是为冲和。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阀,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目力之巧,则能趋全避阙。工力之具,则能增高益下。大凡作用之法,随宜料理,千变万化,本无定方,全在人之心目灵巧,以类度类,触而长之。则玄功可以盗天地之机,通阴阳之理,夺造化之权。
 
势如万马,自大而下。
 
星岚插汉,踮天而下,若万马宾士而来也。
 
形如负扆,有垄中峙,法葬其止。
 
万物负阴而抱阳,故凡背后不可无屏障以蔽之。如人之肩背,最畏贼风,则易于成疾。坐穴亦然,真龙穿障,受幕结成形局,玄武中峙,依倚屏障,以固背气。此立穴之大概也。然又当求其止聚处而葬之,则无不吉矣。
 
经曰: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藏。
 
势欲止聚,形欲轩昂,前有拦截之水,后有乐托之山,形局既就,则真龙藏蓄于此矣。
 
鼻颡吉昌,角目灭亡。耳致侯王,唇死兵伤。
 
此以龙首为喻而取穴,非谓真有鼻颡角目也。但鼻颡以喻中正故吉。角目偏斜,而又粗硬孤露不受穴,故凶耳。言深曲唇,言浅薄,所以有侯王兵伤之别。
 
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曲,必后世福。伤其胸胁,朝穴暮哭。
 
宛宛之中,若有所蓄者,龙之腹也。况又深曲如脐,岂有不吉?若葬非其道,伤其胸者,必遇石而带黑晕。伤肋则干操如聚粟,或上紧下虚,锄之如刲肉。朝穴暮哭者,言其应之速也。可不慎哉?
 
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
 
外气者,横过之水。内气者,来龙之气。此即“外气横形,内气止生”之谓也。
 
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千尺,声来势之远也。宛委者,宛转委曲,而驯顺顿息者,顿挫止息而融结也。若阴阳不交,界合不明,后无横水以拦截,则土中之生气,散漫而无收拾矣。葬之适足以腐骨。
 
夫噫气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陋之穴,败椁之藏也。
 
天地之气,噫则为风,最能飘散生气。故必藉前后左右卫护区穴,而后能融结也。若堂局虽有人首,叠叠之阜却缘左空右,缺前旷后,凹地之融结,悉为风所荡散,则生气不能蓄聚垄之,浮气升腾于上,支之沈气陋泄于下矣。葬之无益于存亡,适足以腐败棺椁而己。
 
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
 
石山土穴,欲得似石非石之上,细腻丰腴,坚实润滋,文理如裁肪也。土山石穴,必得似土非土之石,脆嫩鲜明,光泽晶莹,体质如切玉也。五气行乎地中,金气凝则白,木气凝则青,火赤、土黄皆吉。唯水黑则凶。五行以黄为土色,故亦以纯色为吉,又红黄相兼鲜明者尤美。问白亦佳,青则不宜,多见以近于黑色也。枝垄千变万化,高低深浅结作各异,唯穴中生气聚结,孕育奇秀,而为五色者,则无有不吉也。言五色肴,特举其大纲耳,土山石穴,亦有如金如玉者,或如象牙、龙脑、珊瑚、琥珀、玛脑、车渠、朱砂、紫粉、花细、石膏、水晶、云母、禹余粮、石中黄、紫石英之类,及石中有锁子文、槟榔文,或点点杂出而具五色者,皆脆嫩温润,似石而非石也。石山土穴,亦有所谓:龙肝、凤髓、猩血、蟹膏、散玉、滴金、丝纫、缕翠、柳金、黄秋、茶褐之类,及有异文层遝,如花样者,或异色鲜明,如锦绣者,皆坚实光润,似土而非土也。即为得生气矣。否则非真穴也。至若活物神异,固常闻之。然有亦能漏泄龙气,大非吉地之宜,有高明者宜以鉴之。
 
夫干如聚粟。
 
土无气脉,上紧下虚。焦白之土,麻黑之砂,括燥松散,锄之如聚粟也。
 
湿如刲肉。
 
淤湿软烂,锄之如刲腐肉,不任刀也。
 
水泉砂砾。
 
地气虚浮,膀理不密。如滤篾,如灰囊,内藏气湿之水,外渗天雨之水也。
 
皆为凶宅。
 
已上皆凶。葬之,则存亡无益,适足以腐骨败停(缺)而已。
 
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此言前后左右之四兽,皆自立穴处言之。
 
玄武垂头。
 
垂头,言自主峰渐渐而下,如欲受人之葬也。受穴之处浇水不流,置坐可安,始合垂头格也。若注水即倾,立足不住,即为陡泻之地。《精华髓》云:人眠山上龙方住,水注堂心穴自安,亦其义也。
 
朱雀翔舞。
 
前山耸拔,端特活动,秀丽朝揖,而有情也。
 
青龙婉蜒。
 
左山活软,宽净展掌,而情意婉顺也。若反乔亢崛强,突兀僵硬,则非所谓蜿蜒矣。
 
白虎驯俯。
 
驯,善也。如人家蓄犬驯,扰而不致有噬主之患也。俯者,低头俯伏之义。育柔顺而无蹲踞之凶也。《明堂经》云:龙蟠卧而不惊,是为吉形。虎怒蹲视昂头不平,祸。《机中藏》又曰:白虎弯弯,光净土山。琨如卧角,圆如合环。虎具此形,乃得其真。半低半昂,头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断梁,虎有此形,凶祸灾殃。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四兽各有本然之体段,反此则不吉矣。
 
故虎蹲谓之衔尸。
 
右山势蹲,昂头视穴,如欲衔噬冢中之尸也。
 
龙踞谓之嫉主。
 
左山形踞,不肯降伏涧头斜视人口有嫉妒之情。世俗多言龙昂虎伏,盖亦传习之误。昂当作降,大概龙虎俱以驯俯俯伏为吉。
 
玄武不垂者,拒尸。
 
主山高昂头不垂伏,如不肯受人之葬,而拒之也。
 
朱雀不舞者,腾去。
 
前山反背无情,上正下斜,顺水摆窜,不肯盘旋朝穴,若欲飞腾而去也。
 
夫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时臂谓之环抱。
 
此言平洋大地,左右无山,以为龙虎止,有高田勾夹,故当求冈阜之来踪士迹,于隐隐隆隆之中,最要宽展,如人之时臂腕肉有情。明堂(缺)夷自为局垣,,一龙一虎如规之圆:言其形如步武旋转,自然团簇,环抱而恬软也。
 
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水在明堂,以其位乎前,故亦名朱雀。若池湖渊潭,则以澄清莹净为可喜。江河溪涧则以以屈曲之玄为有情。倘廉劫箭割,湍激悲泣则为凶矣。由是观之,虽水之取用不同,关系乎形势之美恶,则一也。盖有是形则有是应。故子孙之衰旺,亦随之相感之理也。别有一一般冬冬哄哄,如擂鼓声音,得之反吉。又非湍激悲泣之比。
 
朱雀源于生气。
 
气为水母,有气斯有水。原其所始,水之流行,实生气之所为也。生气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山川妙用,流行变化,势若回圈,无有穷已。是故山之与水,当相体用,不可须臾离也。
 
派于未盛,朝于大旺。
 
派者,水之分也。朝者,水之合也,夫水之行,初分悬溜始于一线之微,此水之未盛也。小流合大流,乃渐远而渐多,而至于会流总潴者,此水之大旺也。盖水之会,由山之止。山之始乃水之起,能知水之大会,则知山之大尽。推其所始,究其所终,离其所分,合其所聚眉之心目之间,胸臆之内,总而恩之,则大小无从而逃,地理可贯而尽矣。若夫《禹贡》之载,九州其大,要则系于随山浚川之四字,如导沇水导河导漾之类,皆水之未盛也。如人于江人于河人于海者,皆水之大旺也。以其大势言之,则川之起于西北自一而生万也,水之聚于东南,合万而归一也。《禹贡》举天下大者而言之,则始于近,而终于远。自一里而至十里,由十里而至于足迹之所能及。推其山之起止,究其水之分合,是成小禹贡也。
 
泽其相衰,流于囚谢。
 
泽谓陂泽,《诗》“彼泽之陂”注云:水所锺聚也,水既储蓄,渊停则止,水势已煞,故曰衰。流于囚谢者,水盈科而进,则其停者已久,溢为余波,故曰谢。
 
 
 
以返不绝。
 
山之气运随水而行,凡遇吉凶形势,若远若近,无不随感而应,然水之行也、不欲斜飞直撺,反背无情,要得众砂节节栏截之玄,屈曲有情,而成不绝之运化也。
 
法每一折,潴而后泄。
 
此言水之去势,每于屈折处要高储蓄,然亦不必尽泥穴前,但得一水,则亦可谓之嘴矣。善于作用者,穴前无辰直长法,以穴中沟头水论,储泄每折中作斗既赂而后泄去,可救初年无患。此亦是夺神功之妙也。
 
洋洋悠悠,顾我欲留。
 
此言水之去势,悠洋眷恋,有不忍遂去之情,顾我而欲留也。
 
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源深流长,不知其来。砂拦局密,不见其上。
 
经曰:山来水回,贵寿而财。
 
山来者,众山攒集。水回者,群流环会。此富贵寿考之穴也。
 
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山囚明堂,逼塞不宽舒也。水流无辰,直溜不索纤也。生旺系乎形,应地理之法,不过山水向背为紧加〕则为吉。背则为凶。故向坐高法,当取之于应照,水路高法,当求之十曲折,他无与焉。
 
【杂篇】
 
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言阔远,形言浅近。然有大山大势,大寺大形,则当大作规模,高抬望眼,而后可以求之也。势有隐显,或去山势,从东趋形,从西结势,由左来穴,自右出势。又有佯诈穴,亦有花假,此所以为最难也。其次莫如形。有一二里为一形,此形之大者;也有只就局内结为蜂喋蛙蛤之类,此形之小者也。鹅凤相肖,狮虎相类,形若不真,穴仍由似?故形亦为难也。又其次莫如方。方者方位之说,谓某山来合坐作某方向之类是也。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此下言宾龙降势大略,可总括天下山成之行度,若欲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矣。其葬王者,言其贵也,不得拘之。
 
势如巨浪花,重岭叠障,千乘之葬。
 
峰峦层踏,如洪波巨浪,奔涌而来,当出千乘之贵。
 
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星岚撑汉,踏衔而下,如龙之降也。及至歇处,山如云拥,水似带播,乌得不贵!
 
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真龙隆势,层层踏踏,如人家之重屋叠架,所以为贵也。
 
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亡家国。
 
横窜直播,行度畏缩而不条畅,死硬不委蛇,故葬者家亡国来灭。
 
势如矛戈,兵死形因。
 
尖利如矛叶,直硬如枪杆,故子孙多死于凶横非命。
 
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顺泻直流,会无禁止之情,此游温之龙也,葬之者主少亡客死。
 
形如负峙,有城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
 
几结穴之处,负阴抱阳,前亲后倚,此总相立穴之大情也。负峙形如御屏,壁立崎急,不可扦穴,法当于平地,须龙贵朝真,而后可不谓负峙,便能如是之贵也。
 
形如燕察,法葬其曲,胙土分茅。
 
燕窠多于山腰,龙虎包裹,自成形局,入穴不见孤露,所以为贵。
 
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
 
穴形偃诈,如垒之侧,玄武来上,前朝后应,委曲周回,法当就垒口扦之,主三公九卿之贵。
 
形如覆釜,其岭可富。
 
覆釜如五星中所谓釜金也,唯挨金下水空。今言形如覆金,则合葬麓,阴龙而阳穴也。若葬于巅,乃是以阴挨阴,不几于独阴不成之义乎!近来世俗正坐此病,无不葬垅于巅也,固有照天蜡烛及贯顶法多葬山
 
岭,亦须有天然成穴方可下。
 
形如植冠,永昌且欢。
 
植冠言其形穴之尊严也。后仰前倚,壁立崎急,宜阡缓中。
 
形如投算,百事错乱。
 
山形如算,横直乱投,故凶。
 
形如乱衣,荡女淫妻。
 
山形剥落破碎,如乱衣之不整,故淫乱。
 
形如灰囊,灾舍焚仓。
 
大抵即内篇水泉砂砾之意,言生气不蓄之穴,得雨暂湿,雨止即干,如汤之淋灰,故凶。
 
形如覆舟,女病男因。
 
横冈无脉,中央四凹,无穴可扦,葬之则男女不利。
 
形如横几,子绝孙死。
 
玄武缩头,入首无脉,穴可扦。然有得几之正形者,乃水之所变,故出文章科第。世有卢相公祖、杨神童祖、方太监祖皆葬几形,盖未可以其凶而弃之也。
 
形如卧剑,诛夷逼督。
 
形狭而长,首脱而瘁,纯石剥落,丈理枯燥,故凶。然有剑形而出贵者,如石使相祖曾文遗下托手穴是也。
 
形如仰刀,凶祝伏逃。
 
形如鱼之摄,无肥厚气象,故凶。
 
牛卧马驰,蛮舞凤飞。
 
此言各得其本性而应形真。
 
媵蛇委蛇。
 
委蛇则为话蛇,故吉;直硬为死,则凶。
 
鼋鼍鱼鳖,以水别之。
 
四者皆水族,故以近水而应形真。
 
牛富凤贵。
 
牛出于土星,故富;风出于木星,故贵。
 
媵蛇凶危。
 
蛇心险有毒,故多凶。遇蛙蛤则贪婪而为小人,盖蛇之所陷也。逢蜈蚣、金龟、鸠鸟则畏谨而为君子,用欲陷于蛇也。古今阡蛇形地者何限,岂可例以凶危而不用乎!
 
形类百动,葬者非宜,四应前按,法同忌之。
 
形势止伏如尸居之不动,方可扦穴,若有不定,岂可用乎!非惟主山,但目前所见,飞定摆窜、于我无情者,悉当岂之。
 
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吉形凶,百[缺]一,势凶形吉,祸不诈日。
 
形势二者,皆以止伏为顺,飞走摆窜为逆。顺则吉,逆者凶。势吉形凶,尤可希一日之福;若势凶形吉,则祸不待终日。极言应之速也。
 
经日: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寅申巳亥,四势也;震离坎兑乾坤艮巽,八方也。
 
若但言地有四势,只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而已;气从八方,只有四正、四隅而已。两句下证之以寅申巳亥震离坎兑乾坤艮巽之说,则当以方位解之。四势为四长生,如火生寅、水生申、金木生于巳亥是也,八方为八势,东方震艮、南巽离、西方坤兑,北乾坎是也。又有所谓六秀六贵,分金三十吉龙并十六贵龙等说,皆原于此,是星势之所由兴也。
 
是故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行龙,八方施生,一得其宅,吉庆荣贵,。
 
四势者,陈石壁所谓五行生气之地;八方,八势方也。八龙不能自生,要得寅申巳亥五行之生气之地而后能施生也。其大意自亥位发始,即为生气之地,或从亥上经过亦是,余可类推。但此之生气与内外篇之言生气不同。
 
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远迩。
 
土圭所以辨方正位,其制见于《周礼》;玉尺所以度量远迹,其数生于黄钟。今台司度日影以定侯,多用此制也。
 
夫葬乾者,势欲起伏而长,形欲阔厚而方;葬坤者,势欲连辰而不倾,形欲广厚而长平;葬艮者,势欲委蛇而顺,形欲高峙而峻;葬巽者,势欲峻而秀,形欲锐而雄葬震者,势欲缓而起,形欲耸而峨;葬离者,势欲驰而穷,形欲起而崇;葬兑者,势欲天来而坡垂,形欲方广而平夷;葬坎者,势欲曲折而长,形欲秀直而昂。此言八分之山,必欲合如是之形势,然后为吉。夫天下山川行度,千变万化,岂有一定之理哉?何者不欲起伏而长,阔厚而方,宁独乾之一山如是哉?此只言其大概耳。是以形势为上,而方位次之。必欲如此,又何异于刻舟求剑者乎![缺]存之以侯参考。

 
盖穴有三吉,葬直六凶,天光下临,地德上载。
 
天光地德前见。
 
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神,吉神;鬼,凶煞。朔谓岁月日时。言藏神合乎吉朔也。神迎鬼避,得吉年月也。
 
阴阳冲合,五土四备,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举国下,三吉也。
 
解见前。
 
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
 
此言葬日不得方向年月之通利。
 
力小图大为三凶。
 
生人福力浅薄,而欲图王侯之地,是不量力度德也。然此亦不可泥。
 
凭福恃势为四凶。
 
凭见在之福,恃当今之势,富贵之家,自谓常如今日,而不深虑有父母之丧者,不思尽力以求宜隐之地,但苟焉宠变而已,正程子之所谓唯欲掩其目之不见,反以阴阳之理为无足[缺],可胜道哉!《魏志》:管辂遇征东将军毋丘俭之墓,叹曰:松柏虽茂,无形可文,碑通虽美,无后可守,玄武垂头,青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泣,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后果如其言。又《左氏春秋传》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五月,公果卒。然固有数焉。而阴阳之理,亦有所定矣。
 
僭上带下为五凶。
 
僭上方庶人坟墓不得如大官司制度,贫家行丧不得效富室眩耀,及不得作无益华靡,亡者无益,存者招祸。逼下为俭不中礼,怪吝鄙涩,父母坟墓不肯即时尽作用之法,因循苟且,致生凶变。作用者,谓如作明堂,通水道,及夫截庞去滞,增高益下,阵水蔽风之类,皆是也。
 
变应怪见为六凶。
 
上言天时人事本能全美。或有吉地吉穴,主人儒滞不葬,或是非争竞而害成,或贫病兼忧而不能举。或明师老死不复再来,或停丧久远而兵炎不测,或子孙参差而人事不齐,或官事牢狱而不复可为,或日怠日忘竟成置,或全家绝灭同归暴露,是皆因葬不即举而变见多端也。呜呼,为人者可不凛凛然而知戒谨乎哉!
 
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言形势虽吉,而葬不得穴,或葬已得穴,而不知深浅之度,皆与委而弃之者何以异哉!《锦囊》一书,其大概专以生气为主,即太极为之体也;其次分为枝城,即阴阳为之用也;又其次日风水、曰止聚,曰形势,曰骨脉;又其次则验文理之秀异,明作用之利宜。学者当熟读玩味,则知景纯之心法矣。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