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民俗文化 >

彝族的节日

日 期:2015-07-09 15:40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已出现于我国史籍,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夷”。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彝族有本民族许多专属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彝年、跳歌节等,彝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下面由易安居算命网的小编为大家一一列举。

 
 
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省弥勒县西山一带彝族阿细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节日头一天,远近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到指定的摔跤场上参加或者观看小伙们的摔跤比赛和姑娘们的“跳月”,“跳月”是一种随着音乐节拍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的集体舞,同时还要拍手和原地跳转。第二天晚上,手举火把的年轻小伙组成的火龙和姑娘们组成的火龙,分别从村子的不同方向游到“公房”门口的广场上,然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老年人则点燃火把在房子里面绕来绕去,以示驱魔除灾。据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金沙江边的彝族人被洱海的一个奴隶主抢去充当奴隶。他们被强迫在洱海边修建一座高塔。奴隶们在阿真的带领下,利用巧计在黑夜杀死了那个奴隶主,并救出了其他奴隶。天亮了,奴隶们聚集在洱海边,弹着三弦、吹起竹笛,尽情耿唱、舞蹈,直到太阳落山。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彝族各村寨杀猪宰牛纪念这次胜利。慢慢地,就把六月二十四日定成节日。又因火把在那次起义中起了关键作用,人们又在二十五日的晚上,举着火把游行。后来,人们决定将两天的活动合并为一,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做“火把节”。
 
云南省迪庆一带彝族也有过火把节的习俗,时间在六月二十四日,节期二天。节日第一天早晨,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姑娘妇女们烧火宰鸡,炒制燕麦麻子泡。小伙子则上山打猎。下午太阳偏西时,全家人站在羊圈门口迎接上山数月以来的羊群,并清点羊数,家长还把炒熟的燕麦麻子泡撒向羊群,祝愿羊儿繁衍发展。二十五日,是剪羊毛的日子,清早起来,人们就把烤荞饼、炒燕麦麻户泡花、剪刀、指套等准备好。剪羊毛以家族为伙。先将煮熟的羊肩胛肉块放在荞饼上,给牧羊人吃,并向他敬酒,请他剪第一刀。按照传统习惯,剪羊毛时,各家族必须按家支辈数的大小顺序进行,而且先剪领头羊的。二六日,放牧的小伙子们把牛羊赶上山坡,每人挑出一只羊和牛,进行斗羊和斗牛比赛。半输的一方若不服气,可以要求与斗赢了的一方比赛摔跤。节日期间的每个晚上,首先由一家点着火把,唱起《火把歌》,然后各家各户跟着点燃火把。按约足的方向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所。将火把集中起来烧成-堆大火。随后,全寨人围着火堆歌舞游戏。第三天的晚上,人们把一把鸡毛撒向火中,把竹户破做两半做成盐槽的样子放上盐和粮,然后学着牛羊的叫声和赶牛羊的动作赶着“牛”“羊”回家。
 
云南省巍山县龙潭一带火把节时间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五日。龙潭火把节与其他地方的火把节不同。过节时,全村人都到观音庙打平伙,并在村中心竖一高三、四丈的大火把,顶端装上火把斗,人们称之为“升斗”,升斗内装有火炮、高升和亮条等烟火;火把中部捆上干柴,并插上花纸做的彩旗、各种水果和小粑粑。各家各户则自己做一小火把竖在门前或院中,到黄昏时,大小火把一齐点燃,爆竹骤响,高升窜天,形成五彩滨纷的景致。随后,小孩们拿着小火把到处游转,见人便抓一把香面撒向火把,往对方身上喷火苗,受喷者认为这样能除邪避灾,感到非常髙兴。
 
四川彝族火把节时间一般在农历的七月,没有固定的日期,节期三天。节日第一天,各个村寨都要杀牛。杀牛时,先用木棒或斧头将牛击昏,然后再用刀杀,故杀牛又叫“打牛”。之后食用煮好的“坨坨肉”。晚上,人人举火把,成群结队在村头、寨边、广场或山上漫游。第二天和第三天,是节日的高潮期。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汇集于寨头、广场,开展喝歌、跳舞、摔跤、斗牛等娱乐活动。四川彝族传说,古时有一年七月,天上骄横的大力士斯热阿比与人间勇士阿提八拉进行摔跤比赛,最后斯热阿比输了。他上天后在天王面前搬弄是非,天王大怒,便派害虫到地上吃人间庄稼。人们点燃火把,烧死害虫,保护了庄稼。为了防止害虫再来糟踏庄稼,彝族人每年这时都要高举火把在房前屋后、村头寨边、田野山坡漫游。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巴乌节
巴乌节是云南省鹤庆县东、西山区一带彝族支系黑活人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巴乌”即打猎归来的意思,原是一项欢庆狩猎凯旋的祭祀仪式。过去,每逢寨中猎人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在歌舞场当众开剥猎物,把兽头交给狩猎的组织者或指挥者,兽皮交给打死野物的人。将肉收拾干净后交给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阿布”再让助手拿到火堆上烧烤。随即,拿兽头的在前,披兽皮的随后,围绕火堆表演打猎时的各种动作形态。其他猎人则在捕获猎物的猎手带领下,扮兽尾随,共同表演擒野兽的各种动作。等到兽肉烤熟,人们便停止歌舞,共享野味。后来,跳巴乌舞逐渐演化成定时举行的传统节日。如今,节日中的巴乌歌舞更加精彩。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麂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堆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狩猎动作。节门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白兴诺
白兴诺,彝语为祭山神,云南省富民、武走一带彝族密且人民间节日。分为这期和不记期两种,定期的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日晚上举行。届时每户都要前往村寨中的山神庙前杀鸡祭祀,然后再返回自己家里过除夕。密且人认为在众多的神抵中,山神是最重耍的,祭祀山神是祈求其保佑庄稼丰收、人丁兴旺,狩猎多有收获。如果村寨中发生瘟疫和灾难,还要举行不定期祭祀。届时全村人宰猪杀羊祭祀,有的家庭还要前往庙中许愿、还愿。
 
拜姑爷节
拜姑爷节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该节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届时,人们把近三五年内本寨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一起接回本村。之后,先给各家姑爷送大红拜帖,然后由寨子组织狮子、龙灯、花鼓队以及大头和尚,到各家去拜耍。姑爷们必须.点燃鞭炮欢迎。并拿出糖果糕点相送。有些地方还要把全村寨的所有姑爷都请到一起进行团拜,让各家姑爷在这种集体场合里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团拜时,姑爷们除了摆出鞭炮、糖果、瓜子外,有的还要贡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各种高产作物的种籽等。拜姑爷节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拜主会
拜主会又称朝山会、赶庙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景东等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或十四日举行,也有的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相传这个节日是为纪念一位舍身救村民的类雄的。届时,村民们都汇集到村中土主庙里,向这位英雄祈祷,请他保护村民。青年男女们在土主庙周围谈情说爱,尽情欢乐,如意者便可以身相许。
 
拜祖节
拜祖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节日前,先把出嫁的姑娘和被别家招婿的儿子接回来和家人团聚。拜袓的当天早晨,先以户为单位祭祀祖先,早饭后,则以家族为单位,带上各种供品,赶着共同凑钱买的猪羊,到祖公树下。阿闭念完经后,将猪、羊、鸡全部宰杀,祭奠大树;还要将鸡血抹在祖公树上。待肉煮熟后,点上香,摆好八大碗肉食和其它供品,在场者全部跪下磕头,家族中的老人要念诵祷词,表示对袓公的酬献,请祖公保佑,阖族众家,人丁兴旺,有财有福。祷告结朿后,大家饮酒娱乐,尽兴而归。
拜袓节的来历传说有二:一说很久以前,当地的多雨村、麻秸房同时遭到土匪的抢劫。村民奋起抵抗,但因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两男两女躲进了村头一棵空心的大树才免一死。四名幸存者,为感谢大树的救命之恩,将它奉为神树,逢年过节都到树下献祭。他们临死前均嘱附后人把他们的尸体安放到树中。由此,逐渐形成了拜祖节。另说因为大树生命力极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常青不老,人们希望祖公象大树一样,永世长存,故拜祖节要在大树下举行。
 
采药日
采药日是云南省小凉山一带葬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中主要是采、卖药材。这天,天刚朦朦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药锄、身负药筐,到高山、深涧、低谷去寻采各种草药。有些人家还要把采到的草药拿到集市去卖。当地彝族认为,五月初五这天采集的草药,治病效果最好。
 
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昙华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这天,人们要在路边、树旁、寨口搭起花碑坊,并用采来的鲜花插满房屋、畜厩的周围。据传说,插花节是昙华山一带彝族为了表示对咪依鲁的怀念而沿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名叫咪依鲁,她能唱许多彝家调子,会绣各种花草鸟兽。后来,咪依鲁和善良诚实、本领高强的小伙子朝列若在山上对歌时相爱,并订下了终身。昙华山有个土司,经常以选美女到他家天仙园伺候仙女为名,糟踏各寨美女。他早已盯上了咪依鲁,就在咪依鲁和朝列若订下终身之后,他要咪依鲁去伺候仙女。咪依鲁拒绝了土司,并在二月初八这天用朝列若插在她头上的花毒死了凶残的土司,然后自杀身亡。朝列若找到咪依鲁的尸体后,悲愤交加。他抱着咪依鲁跑遍了昙华山的山山水水,泪水都流干了。朝列若的泪水洒到哪里,哪里的白花就变红。从此,昙华山满山遍野开满了火红的花。昙华山的彝族把这种花叫做咪依鲁。—并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咪依鲁去逝的日子,上山采花遍插各处,以示对咪依鲁的怀念。
 
串会节
串会节是云南省漾濞县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届时,人们聚集到一起,在场院上举行歌舞活动。由许多人组成的打歌队伍,围着三堆篝火,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四支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舞时伴以对歌,气氛异常热闹。
 
搭清节
搭清节是云南省曲靖市白水区大德地方彝族妇女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这天的家务全由男子料理。妇女们精心打扮后,带上食物来到当地的密集山上,挖好火塘,然后升火煮饭做菜。饭菜做好后,大家席地而坐,先给长辈妇女敬酒,再给小女孩挟菜。之后大家一边品尝饭菜一边唱调子,直到明月当空,才扶老携幼,相继离去。这天,附近的汉族妇女也有应邀来参加的。搭清节犹如汉族的踏青节。
 
大火把节
大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村村寨寨皆要杀牛,然后按人均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打粑粑,或待客,或送礼。夜晚时分,男女老幼皆手持火把,绕村寨游行,最后在田边或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害虫的仪式。贵州省六枝一带中寨的彝族,将其称为“火草节”。这天,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并汇集在一起跳“铃铛舞",唱“出嫁歌”。尔后散隐在树荫下或花丛中找异性对歌,吐诉爱慕之情,双方中意者可互送信物。此日,老人和孩子们则要备好礼物,走亲访友。
 
小火把节
小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彝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因为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称“大火把节”,故四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就称为“小火把节”。其活动内容与彝族大火把节相同,参见“大火把节”条。
 
底拉
底拉是云南省元江县一带彝族民间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届时,村中集休杀牛,各家杀鸡,再准备挑、梨、石榴等水果作为祭品。然后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人们将各种水果拌在大门上,再摆上酒肉等祭品,焚香明烛,下跪叩拜、行祭祀之礼,祈求祖先保佑人平安,五谷丰登。祭毕,人们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尽兴方散。
 
都阳节
都阳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一带及金沙江沿岸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个节日是彝汉两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彝家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七山来,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避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把“端”念成“都”,所以将端阳节叫作“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广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坨坨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二月八
二月八是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节期三天。有关二月八节日来历的传说有多种,其中一说是纪念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智斗强敌的民族英雄密枯。二月初八日,全村男子来到寨旁最高大最古老的树——“密枯树”前,每户向密枯树供祭一碗米、一块盐及茶、酒等物,再由毕摩主祭,并杀猪作为祭礼缅怀密枯的丰功伟绩。祭毕,参祭者食用烧猪肉和猪血稀饭。剩余猪肉按户平均分配,各户用这些肉祭祀祖先和阿儒比女神。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举行踏歌、摔跤、打秋千等娱乐活动。初十日,男女青年成群结队,上山祭祀本字神,并举行野餐和篝火晚会,互吐心曲,寻求意中人。
 
二月七
二月七是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军屯镇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七日。据说,过二月七兴于明朝末年,目的是求神灵保佑全镇男女婴儿无病无灾。节前,人们要精制神轿三顶,两顶有轿顶,一顶为座椅式;有顶的抬圣母、土主祌,座椅式的抬财神。二月初六晚上,由一绅老到圣母殿将三尊小塑像请下座位,供于大殿供桌上,名为“暖寿”。初七早上,军屯镇所有当年出步的孩子,都要穿着干干净净的节日艳装,由父母亲抱着,肩上扛一面纸糊竹做的有两面小旗子的“枷”,并抱公、母鸡一对,到菩萨座下领生,领生时先把枷上的小旗子取下让孩子拿着,然后把枷烧掉,父母便抱着孩子和鸡回家,到家后再把鸡杀了煮熟,用盘子装着去圣母殿还愿。人们还完愿后,便开始接神。军屯镇分为上截、中截、下截、街截四段,接神时这四段按次序轮流当头。当头者要杀猪宰羊,准备酒席,并开出“抬香老人”的名单,按规矩,凡满五十岁的男子都有吃香饭(即参加宴会)的资格。到接神时,走在前面的抬香老人,毎人手拿两柱点燃的条香,随后依次足神轿和边走边唱的各类花灯。抬轿者须是当年结婚的男子,旺身穿长衫马褂,整整齐齐,如人数不够,也可由上一年结婚者代替。接神完毕,所有参加者坐席聚餐。实际上,接神活动是从一月初六幵=开始,一直到十五日神归圣母殿才结束。二月七节,也是军屯镇说亲的好时机,许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这天订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封工具节
封工具节是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晚举行。密且人认为各种家用工具,一年到头为人们服务,十分辛苦,就象人需要休息一样,也应给各种工具安排休息的日子。春节期间,人们都不劳作,工具也应该轻松几天。所以,除夕晚上,各家都要把红符封贴在锄头、镰刀、犁、砍刀,耙、磨、箱、柜、仓、囤、箩、簸、斗和称等用具上,不到开封之际不得动用。直到正月初五那天,人们要开始生产活动了,工具才可启封。
 
赶地母会
赶地母会是云南省漾濞县龙潭区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晚。届时,人们汇聚在富丁乡山背后的地母庙,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其中以打歌最为热闹。打歌时,一、二人到场地中央,一边吹芦笙、竹笛或弹奏月琴,一边跳舞,充当“打歌头”,并负责指挥打歌活动,其他人则围成圆圈随着乐曲的节奏边歌边舞。歌词内容以叙述历史故事和抒发爱慕之情为主。
 
黑井灯会
黑井灯会是云南省牟定县黑井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由于黑井一带盛产井盐,龙灯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耍龙”,龙有九节,分别代表九眼出盐水的井,以祈求盐水更咸。此外还有三打、进贡、媒婆、水族、耍狮、嫁女、得利等娱乐性节目。最后是“合井太平”。由两盏彩云灯以及盐灯、白鹤灯、鲤鱼灯组成,取彩云灯助龙上青天,盐灯喻盐业兴旺之意。在鹤灯上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头。
 
护山节
护山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在护山节期间,任何人不许上山砍树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赶到山上放牧。这天,各个村子还要组织“打猎”活动,一般都是青年人参加,届时有人装扮成动物,到傍晚后出现在“猎人”们面前,“猎人”们的武器是竹炮,“打猎”归来后要举行庆祝活 动,大家围火歌舞,通宵达旦。
 
祭稻田
祭稻田,密且语叫“且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水田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一天的中午,各户人家要到自家的稻田边铺上松毛作祭坛,在坛上插一枝带三个叉的松树枝,三枝青苗,再点三柱香,供上三碗米饭、一杯酒和一只冼净了头脚的活鸡,主人用密且语祷告,然后烧纸奠酒,掷卦杀鸡,在松树枝上涂些鸡血,把鸡蒸熟后,在鸡翅上插双筷子,再祭祀一番,做法与前一次相同。然后,把所有的祭食吃完,还要到每一块稻田头插一根青松枝。晚上,各家家长点燃一支短火把,背一只装有松香的背包,在住宅四周,上上下下地照看,边走边念咒语撒松香,意为要把病魔、害虫驱除干净。之后换上长火把,到田间地头绕行,意在赶走庄稼的害虫,有一个好收成。
 
祭罗节
祭罗节又称“祭倮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一带彝族支系花腰人传统节日,时间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属马日。届时先挑选八个人去村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挑水,再选两个人去捡拾各种树叶,并把树叶塞进芦苹里给每家送一个,同时还送给各家一个饭团,一小块鸡肉和一小块猪肉。然后,从挑水、捡树叶的十人中选出两名有妻的、三年中没送过丧的男人替放在村寨龙树上的鹅卵石(阿罗的化身)洗身。之后,进行祭龙仪式。祭龙时,妇女不得参加,而且每户只参加一个男子。凡生有男孩子的人家,祭龙时要到龙树旁放炮,而且要备一桌酒席和糖果供祭龙的人吃喝。祭龙活动结束后,男女老少举行耍龙、耍狮子、踩高跷、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当地“花腰人”传说:从前,花腰人中有个叫阿罗的英雄,杀死了作恶多端的七个女妖。天神轻信七个女妖母亲的诬状,派天兵天将把阿罗的头、手、脚一样一样地砍了下来。为了花腰人的幸福,阿罗的头变成了森林,脚变成庄稼,手变成猪、鸡、鹅、鸭。阿罗遇难的那天是马日,后人便在春节后的第一个马日举行祭罗活动。慢慢地,祭罗变成了祭龙,有些地方又把“祭罗”称为“祭倮”。云南省新平一带彝族祭罗节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牛日。
 
祭荞地
祭荞地,当地葬语叫“果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荞王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密且人多居住在山上,荞麦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届时,各家各户在自己的荞麦地头,铲出一小块平地,铺上松毛作为祭坛,在上方插一棵三叉的松树枝,再插三枝青苗,点上三柱香,供上三碗饭和一杯米酒、一只活鸡。主人祈祷,烧纸钱,奠酒,之后掷卦,再把鸡杀了,涂些鸡血在松树枝上,把鸡完整地蒸熟后,还要再祭一次,这回要插双筷子在鸡身上。所有祭祀仪式结束之后,把祭品就地吃干净。
 
祭秋架
祭秋架亦称祭星星,云南省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彝族支系黑彝人民间宗敎节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当地彝族相传,古时候人世间人烟稀少,彝族的始袓非常孤单,一到夜幕降临时便哭泣,哭泣声惊动了星神并为之感动,于是变成美女下凡和始袓一起玩荡秋架,天一亮便返回天上。彝族始祖曾请求星女和他一起住在人间,星女不同意,而且从此不再下凡。为了感谢星女的恩德,彝族就以祭秋架来纪念她,每到这天就荡秋架。祭秋架用的祭品由全村共同负担,集体杀一头猪,每家得一份肉,各自煮熟后,和米酒一起在月亮升起时端到秋架下,还要点香叩头,行祭祀之礼。
 
祭神树节
祭神树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八日。节日早晨,人们将村里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荆棘拦扎起来,并栽上一棵一丈多髙的松树,在树尖上插一个羊头,同时把二只猪赶到村后的“神树”前等候宰杀。杀猪前,要砍来三杈青松一段,用红布条栓铜钱,挂到树杈上,闰年挂十三条,平年挂十二条,再用松木刀砍来六棵柳树,拿红布连接起来,由六个男子抬着,形成一顺儿的三道门。人们拖着猪在这三道门下走三次后宰杀。杀猪时,将镇血接在一个盆里后,倒入煮稀粥的锅中用松木刀搅拌,名曰做“红稀饭”。另外杀一只红公鸡和一只羊,杀鸡时要将鸡血洒在神树根部,并粘上一些鸡毛。阿闭则把挂有红布条和铜钱的松枝、松木刀以及两个猪蹄一起绑到神树上,并点燃香柱,再把煮熟的全鸡、猪头、羊头一并供在树前,尔后大家跪在树边叩头,同时说一些祈求神树保佑的吉利话。神树,彝语叫做“迷土树”,所以祭神树又叫“祭迷土”或“接迷土”。祭完神树后开始打歌,直到晚饭时才停止。吃饭时,除了饮齿吃肉外,每人都要喝一碗红稀饭。传说该节日是专门纪念好心的彝族老人咪苦的,咪苦就是迷土神。
 
祭石神
祭石神是云南省峨山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彝族由于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石头,在他们的多神崇拜中,也包括对石头的崇舞,认为石头会保佑他们免受疾病折磨,庄稼不被偷盗。届时,要在两棵“龙树”前各放一块椭圆形的石头,象征雌雄二性。祭祀要用鸡或猪做供品,连祭二天后,大家就在树下会餐。祭祀的第二天,要由两个已经成婚但还没有孩子的男青年各抱一块石头围“龙树”绕圏,其他人则往他们身上泼水,以祈求石神保佑他们能生儿育女。这天,每家还在供奉的石神前面插松枝三条,象征人丁兴旺。代表石神的石头当地活叫“米金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祭中柱
祭中柱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由各家各户自行择日举行。届时,将一只白公鸡宰杀,祭于自家堂屋左侧中拄,柱上插青冈栗树枝,并粘上白鸡毛,请毕摩前来家中念《中柱经》。据说中柱附有神灵,严禁扶摸或碰撞,也不准在此柱上挂任何物品。祭中柱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家泰人安。
 
祭族树节
祭族树节是云南省富民县、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八月十五日举行。祭族树是密且人的一件大事,届时,由族内的一户作主持人,这户人家需要准备羊肉、酒、香、黄钱纸等,也有的密且人是按户凑钱。谁家新添了子女,要多交一些酒。届时,族长领全族成员聚在族树下,铺松毛,插一棵三叉松枝,点三柱香,供三碗米、一杯酒、一杯茶,烧红铁器蘸水,用“嘶嘶”声来避邪。然后牵羊到族树下,、族长率大家祷告,烧纸杀羊,挂羊角于族树上,将羊蒸熟后,再祭一次,然后,全族老少男女坐下吃族饭。祭族树意在求袓先保佑全家族平安兴旺。
 
叫饭魂
叫饭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从农历二月初五开始,期限不定。节前,全村男子将附近的路整修一次,并在经常有人行走的路口扎上刺条,村子周围的大路口还要挖坑,以防止路人通过和进村,故民间有“二月初,阻大路”的俗语。人们认为节日期间祖宗们要回来,他们不高兴见到生人。又说叫饭魂时,路上有饭魂行走,若有生人出现,会吓跑饭魂。参加叫饭魂活动的人,须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指定。叫饭魂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名“老丑”,装扮得奇丑无比,手执牛尾,驱鬼开路。紧跟着是由两个小伙子装成的“新郎”“新娘”,让他们迎接和侍奉饭魂。接着是叫饭魂的主角“放羊人”,他手拿羊鞭,身披羊皮褂,一本正经。最后是阿闭和数名吹鼓手,带着礼品和庆祝时用的猎枪、炮竹、锣鼓、唢呐等。路上,大家都必须保持肃静。到了选好的地方后,其他人全都隐藏到树林里,不得露面,只让“放羊人”面对群山,尽力“唔喂”、“唔喂”地大声呼唤。如有砍柴人或过路者应答了,饭魂就算叫到。于是“放羊人”用脚向地下猛地一跺,表示已将饭魂踩住。阿闭则马上在他的脚下埋入五个分别装大米、红糖、茶叶、盐巴和硬币的小包,俗称“五包”。意思是饭魂已将这些财富带给村寨,使大家享用不尽,而五包中的一点礼物则是人们回敬饭魂的。这时,其他隐藏着的人跑出来敲锣打鼓、鸣枪放炮,以示庆贺。接着,吹吹打打将饭魂迎回村中。因为人们都忌讳应和“放羊人”的呼唤,所以饭魂往往很难在一天中叫到。假如连叫三天不成,则须等到二月初八,重新组织一批人,一直到叫应为止。叫到饭魂,意味着给村寨的人带来吉祥、幸福,是全村的大喜事。因此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要欢聚在一起,杀猪宰羊,会餐庆祝。并且规定,凡三年来生了小孩子的人家,都须拿出礼物,生男的贡献烟酒,生女的贡献糖茶。到了晚上,全村还要举行热闹的打歌活动。
 
叫五谷魂
叫五谷魂,彝语称咱哈咕,云南省弥勒县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用青冈栗和黄栗树枝扎成一捆,作成扁担,挑着鸡、酒等食品到田地边献祭,并请毕摩念经叫五谷魂,尔后将供品置于供桌上。叫五谷魂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年有余粮。其他一些地区的彝族,则在每收割完一块或一坝田之日,举行叫五谷魂仪式。叫魂时,主人站在田头,口念祷词,祈求五谷魂随同收获的庄稼回到家中居住,以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念毕,一边返家,一边不停地呼唤五谷魂。
 
开新街
开新街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街日。旧时峨山一带的彝族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烧香祭神后,各家就互不往来,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寨举办民间灯会、龙会、虎会、地会时才相互往来。待开了新街后,人们才下地干活。开新街这一天,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吹奏起各种古老独特的民间乐器,耍着龙灯、虾灯、狮子灯、彩船灯,跳着热烈奔放的花鼓舞,从各村寨朝指定街子上涌去.街场上,待三声地炮一响,便有一位年高望重的长辈讲话,他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晚上,年轻人还要燃起篝火,继续歌舞娱乐。富良棚、塔甸一带,还有在松毛席上吃“开新街饭”的习惯,开新街期间,人们还要在货摊上购买春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生活用品。
 
拉麻节
拉麻节是彝族支系黑话人传统节日,“拉麻”彝语,意为贺牛神,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位于云南省鹤庆、剑川两县间的西山上,有个牦牛洞,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据说它是牛神的化身。每当节日清晨,人们便手举白栗叶,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他们将各自带来的食品,摆放在牛石头下的供案上,然后爬到牛头上高声呼唤“牛王、牛神醒来吧!”再把白栗叶堆放到石洞内,然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白栗叶点燃,人们围着火堆歌舞。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围绕火堆摹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拴牛的样子。还有人拿着竹筒象征钻到牛腹下挤牛奶,以讨吉利。其余的人随之歌舞,并向“牛王”抛撒粮食,以逗引牛王。围观者拍手助威,祝愿人们逮住牛王。而牛王则东躲西闪,毫不驯服。这时,头戴簸箕形毡帽、身穿羊皮褂,手持放牧鞭的牛倌上场,他身后还跟着一群手舞花束花环的姑娘,他们围着牛王起舞,歌颂牛神。牛王驯服了,姑娘们把花环、花束挂在“牛王”身上,象征寄希望于牛王。然后,人们用青松扎成的大轿,抬着牛王出游各村寨,以示把吉祥和幸福送到各村寨。
晚上,各寨在村中心的平坝上,点燃七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吹牛角号、击牛皮鼓,表演耕种、收割的舞蹈庆贺牛神。各家各户还要单独举行贺牛仪式:首先由当家人点燃火塘,家庭成员按辈份依次往火塘中加四根木柴,摆成井字形。女主人将一个装有各种粮食的斗摆放在火塘前,再用红线绳扎四束寸长的稻草置于斗的四角,斗梁上点一对蜡烛,放一些供品。男主人宰一只红公鸡,滴鸡血于斗内,斗梁上粘三绺鸡毛。然后,带领全家拾着斗、唱着“牛长寿,人长寿,庄稼大丰收”,绕牛栏一周。同时,女主人将一张画有一头耕牛、牛角上站着一对喜鹊,牛背上骑着一对童男童女的“吉祥图”贴在牛栏门上。最后,全家在牛栏外席地共餐,并要给牛喂一些糯米糍粑,以表示与牛同乐。
 
老年节
老年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龙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日举行。节前,家家户户要杀猪宰鸡,做糯米面、磨豆腐、擀面条、酿白酒等,备好节日食品。节日当天,各家各户纷纷张灯结彩,贴门神和春联,并在院子中心栽一棵枝叶茂盛、高三四米、有三盘树枝的松树,名曰“天地棚”。然后在树干上扎:把松毛,将香柱插在松毛上。树下置一供桌,桌上置一碗清水,燃灯作天地神灵位,再摆上腊猪头和煮熟的全鸡等祭品,祭献天地神灵。另外在房屋后墙处,也要栽一棵松树,名曰“米士树”,代表厩神。祭祀厩神以求其保佑六畜兴旺。人们在祭毕天地神灵和厩神后,再祭祀自己的袓先。黄昏后,各家皆要“封门”,即用两条四指宽、一尺二寸长的红纸,上书“九天日月文昌开运桂院仙府”和“十二月卅日封”的字样,在大门闩严后将其贴在大门里面,呈“X”形。封门后待正月初二日别家的童男前来“踩门”时方可开门。龙街一带彝族过老年节时,还要在堂屋内外铺上青松毛。山塔一带舞族在节前要将嫁出的女儿接回家过团圆年。已经生育的,在正月初二过后,则返回婆家,未生育的则继续留下,待正月十六日过后才回婆家。入夜后全家团聚欢宴,并由家长给子女们讲家史和故事,通宵达旦,俗称“守岁”。五六岁的儿童,则站在门坎上比身高,据说这样比才能长得快。
 
勒苏花街
勒苏花街又叫“赶花街”,云南省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处的彝族支系勒苏人节日。每年两次,时间分别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节日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一位汉族姑娘与一位勒苏小伙相爱了,但因民族不同而受到舆论迫害。他们相约在绿汁江畔的大西山顶殉情。为纪念这对情人的坚贞,人们便汇集到大西山顶的草坪上进行歌舞活动,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勒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跳舞娱乐是花街的主要活动,人们尽情歌舞,谁也不受拘束。大家祝愿青年男女幸福欢乐、永远相爱;也预祝地里的庄稼免遭虫害,获得丰收。勒苏花街,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伴侣的好时机。
 
鲁止
鲁止又称米孙叭,彝语意为“祭龙”,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一、二、三、四月间择日举行,彝族民间认为:人间之水皆为龙门所喷,云行雨降皆龙所为,因此,每个村寨都选萚一个旺水源头或一天然大水池,作为龙潭,成为永久性祭龙场所。并选择水源旁或水池边的一棵参天大树,作为龙的象征,俗称龙树。届时,以村褰为单位举行祭龙仪式,由老人筹办祭祀用的香烛茶酒等物,并将按户轮流饲养的猪作为牲礼牵往龙潭边,其余每人手持一碗米,一小块盐。人们焚香明烛,杀牲献祭,行祭祀之礼,祈求龙神及时降雨,保佑五谷丰登。如果出现旱情,人们便在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接龙仪式,由本村考儿位求龙主持者在水源外提一红尾鱼,放入本村水溏中,以示接龙回村。在云南省石屏一带,当地彝族民间传说:祭龙是为了纪念将自己身躯化作森林、庄稼、家禽的英雄阿罗。在景东一带,当地彝族民间传说:有一年连降大雨,有―姓周村民说:祭龙可以求得保佑,于是形成年年祭龙习俗。当地有一石洞,相传龙居其中。一年大旱,村中流传龙要食用一儿童,方可免除旱灾。有一青年身绑夹刀,手持利剑自愿去作祭品,在龙将其吞下后,他在龙腹中翻滚突刺,将龙杀死,自己也不幸葬身龙腹。此后,人们祭龙改用猪、鸡作为祭品。
 
尝新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一带的尝新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开镰收割稻谷之际。节前,家家户户要通知至亲好友前来参加。主人家要准备好丰盛的食品,有的还要杀猪宰羊。吃节日饭之前,先把舂出的新米煮成熟饭,舀三碗配以鸡,羊,猪肉之类的菜肴祭祀神和祖宗,以表示对冲和祖宗赐恩的回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就餐时,主人和客人要相互敬酒,客人称赞去人的勤劳,并预祝来年丰收,主人则感谢上天赐福,感谢亲朋好友的真诚相助。有的主人或客人还要吟诵事先编好的顺口溜。吃新米时,先敬席间长者,以示尊老,再给小孩,以示爱幼,最后给中年和青年。大家在席间必须先尝新米饭,再饮酒叙谈。
 
马樱花节
马樱花节是云南省楚雄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日。届时,人们把马樱花摘来,插遍牛厩、羊圈、鸡屋和猪舍,还要举行跳脚、唱山歌、杀鸡会餐等活动。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滔天,最后只剩下兄妹两人在世界上。金龟老人想方设法让他门结为夫妻,后生下一个不成人形的肉团。金龟老人用剑将肉团劈成了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然后用剑把带血的肉皮挑到旁边的一棵小树上,这棵小树便开出了红彤彤的马樱花。这一天,正是二月初八日。五十童男五十童女分别被各种飞禽走兽带去喂养,长大后又互相婚配,繁衍出各个民族。后来,他们一起去找爹娘。他们问土蜂、松树、棕树,但都不愿意告诉,只有好心的罗汉杉、小蜜蜂和杨柳树愿意帮助他们,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看到的只是满山遍野的马樱花。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开满马樱花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过马樱花节,这一部分人就是彝族的祖先。
 
弥勒祭山抻
弥勒祭山抻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四日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前往密枝山上,宰杀一头黄牛和两头雄鸡作为供品祭祀山神。祭祀时人们还要焚香燃烛,叩拜祈祷,祈求山神保佑。祭毕,将牛肉和鸡肉分给各家各户。
 
密库节
密库节是云南省巍山县龙街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六门,届时,人们带上米面,到预定地点杀猪祭祀。祭祀时,将三枝有三个杈的松树,三枝椎梨树枝,同插在大树根部,并点燃香火,由阿闭诵经祈祷,祈望地脉龙王保佑全村平安,山长万物、地生丘谷。祭祀活动完毕后,要吃猪血稀饭。剩下的肉和饭,各家均分带回去给没有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吃。
 
密士咕
密士咕,彝语意为“祭密士”,云南省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举行。当地彝族民间相传:密士是古代一牧人,死后为神,专司畜牧业和匪警,因此当地彝族每年祭密士,以祈求其保佑牛、羊、猪、鸡、狗、马六畜兴旺,不遭匪盗。届时,在主人家正房门外举行祭祀仪式,特邀请牧人参加,待焚香设供后,行祭祀之礼。祭毕,煮鸡肉稀饭,参祭者共食。
 
密枝节
密枝节是云南省路南县彝族支系撒尼人和弥勒等地的阿细人传统节日,撒尼人过节时间在农历十一月中旬鼠日至马日,长达七天;阿细人过节时间则在立冬后第一个属虎日。撒尼人的密枝节是纪念祖先的。传说撒尼人的祖先古时居住在深山密林中,过着狩猎放牧的生活。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冰雹,其他人的羊群都被打死,唯有聪明的牧羊人密枝斯玛将羊赶进了树林才避免了灾难。现在的羊都是从密枝斯玛时代繁衍来的。故撒尼人每年都要过密枝节,以怀念这位聪明的祖先。届时,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活动,每户一个男子,拉一只绵羊到密枝林去宰杀,肉熟后,由一老者念诵经文,然后聚餐,但不能把肉吃完,必须留一部分,等天黑带给家人吃。进村时,由一个人带领呼喊:“哈够、哈够”,以此告诫不守村规和违反道德风尚的人。阿细人过密枝节,主要是进行祭树、祭山活动,告诫人们要保护森林。
 
牟定三月会
牟定三月会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节期三至五天。节日期间,除楚雄各地的彝族人到会外,附近的白、回、藏、 苗、汉等族人也跋山涉水,赶到牟定县城参加节日活动。每年的三月会,牟定县城锣鼓喧天、炮竹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跳着彝族民间集体舞蹈“左脚舞”。三月会的来历,有说是为纪念哀牢山舞族起义领袖李文学的;《定远县志》说是由历史上的庙会演变而来的;还有说,过去牟定城外有一个龙潭,潭里有一条蛟龙,每年三、四月份便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吞噬人畜。知县老爷告知百姓,在三月二十八日,每户出几斤栗炭,拿到龙潭边燃烧。等知县一声令下,都将烧红的炭倒进龙潭,然后用泥石将潭填平。人们在填平的龙潭上跳舞唱歌,庆祝灾难消除,得到安乐。后来,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左右,人们便举行集会,纪念那次制服蛟龙的胜利。
 
尼遮西
尼遮西又叫丰收节,彝族庆祝丰收的节日,时间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过节时杀猪、吃新米。歌手们还要聚在一起对歌,共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请雨水
请雨水是云南省弥勒县彝族支系阿乌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三月间择子、已、午日的次日举行。届时,村民们集资,购买山羊一只,将其宰杀后祭祀雨山,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称之为请雨水。在请雨水的次日,人们又宰杀绵羊一只,祭祀白龙神,以求神佑。第三天,要杀猪一头,再祭祀神。在此期间,不准人们前往田间耕作,男子只能到山上打猎。
 
认祖节
认祖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地方吴姓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二日。山塔地方的吴姓彝族,其宗族分为三支,按照老规,每支的子孙,每年都要养一头猪、一只山羊。猪、羊由专人饲养,每户需向饲养户按人丁交粮食和饲料若干。正月初二,吴姓三支把养大的猪、羊,都集中到吴姓宗祠去宰杀,以举行祭奠祖先的活动。这天要大办筵席,各支招待各支的客人。上午,各家的祖公盒都要送到祠堂,分支系摆在总祖公的牌位前,同时,各家还须送去香、纸、烛、茶、酒、果、糖、糕点等。宰杀猪、羊后,要把烫好的全猪全羊摆到木架上伏着,在猪羊的口中横放一枝松毛。全部祭品摆好后,全宗族的男女老幼按年纪、辈份的次序,站成许多排。之后,由主祭人高喊跪拜叩首、献爵献酒、敬香敬馔,气氛肃穆庄严。认祖表示将吴姓宗支先后去世的亡灵请来团聚,彼此互认,也表示亡灵们见到了家支的子孙们是兴旺昌盛的。认祖的前后都要举行踏歌活动。
 
赛歌会
赛歌会是云南省元江县鲁木库一带彝族支系腊鲁人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的牛日举行。届时,人们选择村外一块较平坦的地方作为赛歌场,场上燃几堆篝火,人们围火席地而坐。待芦笙吹响后,能歌善舞者便自觉地走进圏场中间,在芦笙伴奏下集体起舞。欢跳中,一人领唱众人和,场上观众也为起舞者拍手助兴。接着,是男女对歌,俗称“当众说情”。先是一小伙上场歌唱,用歌声引逗姑娘上场对歌,姑娘群中便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姑娘相对。对歌时,先是委婉含蓄地试探对方的心,慢慢地当众表露相互的爱慕之情。观众则为之发出祝贺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对歌的小伙和姑娘趁着这热闹场面以目定情,他们腼腆、羞涩地相互偷看几眼,陪个亲切的笑脸,就说明已互相看中。然后一起挽着手退出场外,场上的喝彩声和掌声就会更加热烈。如果相互看不上,也当场用歌声婉言谢绝。有些大方的男女育年,被拒绝后仍站在场中,等待另一位上场与自己对歌,有的还坚持到得了情侣后才退场。这种方式,俗称“支桩”。赛歌会有时会持续若干天,直到无人上场对歌时方宣告结束。结束时,人们把唱成的一对对情侣围在场中,在芦笙的伴凑下纵情歌舞,直至筋疲力尽。
 
赛装节
赛装节是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妇女们穿上各种鲜丽的服装汇集一处,围成圆圈,在铜号、月琴的伴奏下,手拉手边歌边舞。传说在很久以前,三台有一位聪明実丽、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彝族牧羊姑娘米波龙。被在三|台霸占田地开采铜矿的黑罗看中了,企图抢娶她做小老婆。米波龙为了除掉这个恶棍。便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穿上艳丽的彝族服装,抱着黑罗跳入洪水潭,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姑娘,三台一带的彝族妇女便在米波龙殉难之日,穿上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后来慢慢演变成比赛花衣新裙的日子,届时,小伙子们也前来观赏助兴,并从姑娘们的服饰上寻找心灵手巧的意中人。
 
三月花会
三月花会是云南省禄丰县高峰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举行。此时正值马樱花盛开,方圆数十里的彝族青年男女们在这一天都要身着盛装,聚集在当地花山梁子,大家唱歌跳舞,直到日落才告别回家。也有的靑年,交谈合意后,双双对对躲入密林中,互诉衷肠。关于三月花会,有一则传说,古时此地彝族受外族挑拨离间,内部产生隔阂,甚至发生过械斗,后来在三月十三日这天和解,人们歌舞了一天以示庆贺,年复一年,相沿成习,便形成了节日。
 
沙户比节
沙户比,彝语即“小春尝新”,云南省巍山县龙街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小麦成熟后的农历四目中旬。届时,家家户户用麦面和糖,糯米舂糍粑,并蘸上蜂蜜献祖。已出嫁的女子,这天要带上糍粑回娘家,既是与亲友共贺小春丰收,又是请老人、亲友们尝自家的新米。
 
山神会
山神会是云南省巍山、景东等地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到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祭山神在各地彝族中都很受重视,只是地区不同,时间不一。彝族由于祖祖辈辈多生活在深山里,他们对山既有一种亲切的依赖感,也有一种虚幻的神秘感,他们认为山是山神的化身,山神是所有神灵中最有力量的一位神祗,故各处都建有山神庙,到农历二月初八日这天,当地的彝族男女老少都到山神庙里烧香叩头,祈求山神保佑他们村寨兴旺。山神庙的形式各地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一小茅屋,有的是土墙瓦顶;有的庙里用石头和树枝作为山神的象征,有的庙里置一石牌,上刻男女神一对象征山神;有的村子用鸡祭祀,有的村子用猪祭祀,还有的村子由牧人向有钱人家募来食品祭供。祭祀山神的目的在于祈求山神保佑全村或家人平安。
 
神仙坡节
神仙坡节是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苗族、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民间节日。时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届时,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节日始于当地苗族的跳花活动。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平,不欺不诈,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到一百岁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集中到这里来,纪念这位成仙老人,并歌唱娱乐。后来便形成神仙坡节。
 
十月年
十月年是彝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为五至六天。彝族先民曾创制了十月太阳历,由此形成十月年节日习俗。届时,各家各户杀猪宰羊,敬天祭祖,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中年男子,成群结队前往各户,庆丰收贺新年。各户主人则拿出美酒款待来客。有的地方,则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听老人讲述祖先的业绩,并预祝来年万事如意。有的地方,则要在天井或场院栽一棵青松,并在地面铺上松毛,取清洁、平安、长寿、发达之彩头,青年人则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新年,或者举行斗牛、赛马、射箭、摔跤、荡秋千等文娱活动。彝族摔跤是从学牛羊打架发展起来的,基本方式是从站立摔到跪撑摔的循环式,使对方双肩着地即为胜,四川凉山彝族摔跤则是双方先要把对方腰带抓好,然后用劲将对方摔倒,连胜两个对手就能得奖。
 
送鬼神
送鬼神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举行。届时,各村庄准备一只羯羊,羊背上骑着用尖刀草扎制成的草人,其身着红绿纸衣,并手执红、绿纸旗各一面。再砍来两棵黄栗树,其间用一丈多长的尖刀草绳相联接,草绳上插有角五倍子木削制而成的尖木刀和三角形木片,还用尖刀草扎制一瓢,内放一饭碗,将其挂在羊角上。送鬼神时,由二人抬着黄栗树为前导,后随毕摩提灯念经,挨门挨户送鬼神。每到一户门前,户主从家中夹出一块火炭,浇上冷水,以示接鬼神。送鬼神完毕后,将黄栗树立于村口,将羯羊宰杀献祭,然后将羊肉分给各户煮食。
 
颂牛节
颂牛节是云南省西北山区彝族支系黑话人节日,每年立冬日举行。传说这一天是天牛下凡效劳人类的日子,所以人们举行纪念活动歌颂牛的功劳。各家各户要把耕牛全部赶到牛神崖前草坪上集中参加活动。草坪上围插12根松杆,上边挂满用红绸缀着的荞子、燕麦、包谷,中心放有一个大簸箕,内盛用洋芋制成的黄牛和用萝卜制成的水牛模型,这些“牛”用荞梗或玉米秸作腿,荞粒或玉米粒作眼,麦穗尖作角,玉米缨作尾。簸箕四周放置各家送来的荞饼、燕麦炒面、玉米糕和切成寸段的燕麦秸,作为牛饲料。活动在一位老歌手带领下开始,大家牵着挂红绸的耕牛,绕簸箕踏歌而舞。歌唱耕牛的功劳,歌颂精心饲养耕牛的人以及当年获得好收成的人家,最后,按成绩大小,老歌手把“牛”和饲料奖给牛的主人。饲料当场用来喂牛,“牛”则装在用彩线编织而成的“牛轿”中。之后,大家赶着耕牛载歌载舞,游村过寨。牛模型拿回去供在家堂,它是家中代代相传的宝贝。
 
太阳会
太阳会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小勒姐村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逢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当地彝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奉太阳为神。届时,各个村子里的村民都要会集到村外的山神庙中,一起祭祀太阳菩萨,祭时,水果、糕点等供品上要刻上类似太阳的莲花状图案,再用一张五色彩纸写上“太阳菩萨”四个字,意为这些供品是请太阳享用的。然后,祭祀的人们敬上香,向太阳叩头行礼,背诵七遍《太阳经》,还要说茔祷告的话,大意是感谢太阳菩萨在这一年里的惠顾,使庄稼有了好收成,祈求来年也带来一个好光景。
 
跳公节
跳公节,彝语叫“孔告”,意为欢庆的日子,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各地方节日时间不定,有农历四月初三的,有四月十一日的;也有四月十二日的。为期三天,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为祭奠先祖、土地和山神;演习古代先人战争和生活场面;由世袭的节日活动主持者吆公唱本民族的历史以及跳金竹舞、对歌、饮酒、聚餐等。其中以跳金竹舞最为重要,跳舞之前要用猪头祭祀祖先,然后由“麻公”领舞,众人踏着芦笙、铜鼓的节奏相随。金竹舞要跳两天。关于节日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彝族的一位首领九公在一次战争中失利,被迫躲进了一片金色竹林。他急中生智点燃竹叶以迷惑敌人,敌人果然畏退了。后来,九公不忘金竹的救命之恩,在村寨的广场中央栽了一簇金竹,并率众人围绕金竹跳舞唱歌。这个时候,正是农历的四月。所以,以后每年的农历四月,人们都要聚集到广场跳金竹舞、对歌。后来,在唱歌跳舞的同时,又加进祭祀袓先和神仙、演习古时战争场面及说唱本民族历史等活动,并形成了固定的节日。
 
跳宫节
跳宫节是云南省富宁一带彝族支系白倮倮人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七日举行,节期为两天。当地民间相传:古时官兵前来攻打白倮倮人,白倮倮人势单力孤,退人深山老林。后来,白倮倮人首领设计打退官兵。他先只身冲入官兵军营,将官兵诱入伏击圈,一举将官兵击败。战斗结束后,白倮倮人在草地上载歌载舞,庆贺胜利。因此便形成节日。届时,全村寨人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寨旁的宫坪上,吹起芦笙,敲起铜鼓,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尽兴方散。
 
娃娃节
娃娃节是云南省漾濞县雀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这是专门为孩子们过的节日。届时,村寨中较宽裕的人家自愿献出一只羊为娃娃们宰杀,娃娃们吃完羊肉后,便尽情地玩“躲猫猫”、“老虎抱蛋”、“追麂子”等游戏。吃过晚饭后,由娃娃头将红、黄、黑、白等各种颜色点在娃娃们脸上,俗称“打花脸”,然后到各家各户讨要酒、肉、粮等物,之后统一拿到娃娃头家里吃夜宵,俗称吃“百家饭”。老人们当晚还要到娃娃头家里为娃娃们祝福,说二些吉祥如意的话,娃娃们则将讨要来的酒敬给老人喝。吃过宵夜后,娃娃们便在娃娃头家的院子里玩各种游戏,直到天亮,而老人们则边闲聊边喝酒,陪伴他们“守岁”。娃娃节这天,不论娃娃们要什么,大人都尽力满足,这天娃娃有什么过错,大人也不能打骂。
 
密技节
密技节是云南省巍山一带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举行。当地民间相传:古时有一放牧人叫“密枝”,有一年腊月除夕时,主人给他一只鸡,一升米和一斤肉,让其回家过年,但他无家可归。翌日早晨,人们发现他抱着鸡在屋檐下冻饿而死,甚为可怜,因怕密枝日后作祟,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凡是有牛马牲畜的人家,都要杀鸡设供,行祭祀之礼,以祈求密枝保佑六畜兴旺。
 
彝年
巍山舞年又称二月八,云南省巍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过节时,人们把村子周围的大路用白杨树条拦起来,并用一些树藤绕上,谓之“栅大路”,外人不得进寨。然后大家集中到村口的神树下打平伙会餐。打平伙前先烧香念经,祭祀神树。晚上则在神树附近烧一堆大火,吹起笛子和芦笙,围着火堆打歌,通宵达旦。打歌是年节最重要最热闹的活动。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麻奶奶的彝族妇女,一天傍晚在村东边舂米时,忽然看见有敌人向本村冲杀过来。她随即在村中布置,挑出老弱者,让他们每人举着火把,在村子周围的山上转来转去,自己则亲率强壮青年出村迎战。敌人看见满山的火光,误认为对方人数很多,便急忙撤退,全村才化险为夷。此后,每当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组织一些人手持火把到晒场上绕圈,以表示对那次胜利的庆祝。后来,改在场地中心烧一堆大火,全村男女围着火堆转圏。届时口唱山歌、手舞足蹈,再配上竹笛、芦笙,充满了热闹气氛。
 
贵州省威宁一带彝族的彝年时间在农历十月一日。届时,每家每户都要将家中的神龛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丰盛的食物,并且人人穿上干净漂亮的衣服。青年男女过年节时还要进行荡秋千活动。村寨中结婚多年而无子女的夫妇事先在村寨附近竖立起秋千架,让青年们轮流来打,青年们一边打秋千一边对竖立秋千的夫妇说:“祝愿你们生九子十女。”岩脚地方的彝族,节日期间的最主要最隆重的活动是请、祭、送菩萨。农历九月三十晚上,在打扫干净的神龛里摆上一个象征性的小篾篓,周围饰以松枝,并放上酒、饭,钱纸等物,以示请菩萨回家了。每家所请菩萨,按照彝族的说法,都是自己家族中那些死后做过道场的有后代的祖先。祭菩萨时要在神龛旁点燃香柱,放一碗饭、一盘肉、一双筷子、一只杯子,杯子里面要盛满酒,还要点上一盏油灯,以示菩萨不能在黑暗中吃饭。祭菩萨时,本家族的男女老幼都须到神龛前向菩萨磕头,向菩萨祈祷,以保佑家族幸福平安。节日期间串门玩耍的客人也要同他们一道给菩萨磕头,以示尊重。祭菩萨活动结束三天后,就要送菩萨上山。这天早晨先把供奉菩萨的饭菜重新蒸热,再放到神龛面前,让菩萨吃早饭,之后由本家族中年高望重者手捧篾篓,带领家人,一起到山上选择一个较好的地方将篾篓放下,之后不再捡回。送完菩萨后,本家族成员便聚集到长房家,谈天说地,叙述伦常,喝转转酒、唱酒歌等。聚会完毕,年节就算结束。
 
四川省凉山彝族的彝年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择一吉日举行,若上一年五谷丰登,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祝贺新禧,并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则三五成群串门拜年。拜年时,用不同程度的吆喝声表示所喝到的酒的不同档次。如喝到好酒,就狂欢,以此赞美主人的慷慨。过年节时,妇女不出门,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节日期间,是姑娘小伙最好的交往时机,他们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起,随乐舞蹈,尽情欢乐,同时还要进行磨秋、蹲斗、赛马、射箭、角力等各种竞技活动。彝年的由来,各地说法不一。甘洛一带传说:古时候,汉、藏、彝三族为结拜兄弟,彝族排行老三,过年时间由汉族老大定为正月初一。有一年农历十月,彝家的古黑、曲尼两兄弟看到农作物该收的收了,该忙的贮了,正是农闲的时候,于是决定提前过年。从此以后,彝族的过年时间便不再是正月初一,而是农历十月或十一月的某一天了。
 
五印朝山会
五印朝山会又称恋爱会,云南省巍山县五印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和九月初九日举行。节日期间,青年男女皆身着节日盛装,男青年还带上芦笙和木笛,前往风景优美的打歌场。他们先到寺庙中敬香火,然后聚集在一起歌舞娱乐,这天因此而成为青年男女以歌择偶的日子。假若青年男女双方在对歌过程中有意,便悄悄退出歌场,到树林中低声对唱情歌。如果双方满意,便互蹭信物,定下终身。男青年将一丈二尺六寸洁白的包头布送给女方,象征把自己洁白无瑕的爱情献给姑娘一人,让姑娘把它缠在头顶,以示爱情高于一切。姑娘则要回赠一双亲手缝制的“千层鞋”和一个三层绣花钱包,意味着女方将自己的爱缝进鞋和钱包中,使自己的恋人踏遍青山也走不出自己的心。从此,男女各方爱情要专一,即便在以后娱乐活动中与他人对歌也极讲分寸,因此有人把朝山会称为“恋爱会”。
 
新米节
新米节是云南省峨山县和巍山县龙街一带彝族传统节日,具体日期不定,一般在每年的十月秋收后择吉日举行。过节时,出嫁的姑娘和到别人家上门的儿子都要带上新米和其他礼物,回到父母身边来,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和父母共享丰收的快乐。该节一般是一家一户单独过。节日里人们在吃新米的同时,还要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更好。龙街彝族过节时,还要宴请其他亲友,有的还把新米饭做成各种花样的饵块,染上色,分送给亲友和村里的老人。
 
羊年
羊年是云南省牟定县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和初一,当地彝族要给羊过年。这里的彝族家家户户都饲养羊,人们对羊很重视,在除夕晚上,要在羊厩贴对联,要给羊吃年饭。年饭是由荞麦、小米、大麦、包谷等粮食掺合起来的一种饲料。晚上,老人要给年轻人唱述有关羊的来历的古歌。初一日,各家要带着食品,放着爆竹,到圈羊处和羊共餐,给羊喂它特别爱吃的树叶。初一过后,还要解羊倌。羊年过后,羊倌选择属狗或属龙的日子,把羊赶上山坡去放牧。
 
杨梅会
杨梅会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人们三五成群到杨梅丛中采摘杨梅。待小伙子、姑娘们聚集到一起,便开始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往往结下百年之好。关于杨梅会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并在瓜地边撒下一把细米。后来,瓜藤变成了山脉,瓜果变成了村寨,细米则变为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故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人们便聚会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尽情欢乐,以表对那位道人的纪念。
 
杨梅街跳歌节
杨梅街跳歌节是云南省楚雄县小黑箐梁子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届时,满山遍野的杨梅已经成熟,在择定吉日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当地的杨梅街,举行跳歌活动。因该节在杨梅成熟之际,1在杨梅街举行,故称杨梅街跳歌节。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是唱歌跳舞。广场上,只要小伙子一吹起芦笙、竹笛或弹起琴弦,男女青年们便会手拉手肩并肩围成圆圈,和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人们尽情欢乐,往往通宵达旦。节日中的另一项活动就是物资交流。街场上各种各样的山货、土特产品和民族特需商品汇集在一起供人们选购交易。
 
春节
彝族春节时间和汉族春节相同,但年节习俗则不同。彝族过春节时,家家都要在门前竖立青松,以松针免灾消祸。大年初一,有抢头水的习惯,俗称“抢吉祥水”。谁家早上抢得头水,就放一串鞭炮,点一炷香火,表示头水已被抢走了。传说古时候,有两兄弟,父母早亡,哥哥把弟弟拉扯成人。这年,哥哥已年过三十,弟弟也已二十四、五了,但都没有娶妻。大年三十晚上,哥俩只有一点芋头充饥,初一便无粮下锅。哥俩担桶提壶,天未亮就去井里取水。担来的水烧了半天也烧不开,揭幵壶盖一看,只见里面是一壶银子,再看水桶,桶里也是银子。因为有了钱,兄弟俩很快都娶上了媳妇。从此,人们效仿兄弟俩,初一清晨抢头水,以图日后发财。节日期间,人们除了畅饮美酒、唱歌跳舞、走串亲友之外,还进行摔跤等娱乐活动。
 
斗牛节
彝族斗牛节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一日。彝族斗牛比较独特。先是一群一群地斗,然后留下强者争夺冠军。斗败一方的主人必须给斗蠃的牛挂红色绸布,以表祝贺。斗牛节上还要举行热闹的软舞活动,男女青年们穿上新衣,在三弦的伴奏下,欢乐舞蹈,尽憎高歌。斗牛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的六月初一这天,有两位过路人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他们忽然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白一黑两头牛在角斗。两人试图把两头牛赶开然后各套一头回去,但无法接近。正在这时,一位骑马的人高喊:“白牛上天,黑牛入地。”两头牛随即消逝。在黑牛陷入的地方,出现一汪泉水。于是两人便去追赶白牛。到一岔道口,白牛也不知去向,但见一对夫妇正在地里种荞,两人便问他们是否看见一头白牛。农夫答道:“牛是见了,跑去的方向没看清。”两人只好惋惜地离去。这一年,那对夫妇种的荞子长得特别好,人们便认为牛斗架的年岁是丰收之年。故每年的六月初一,都要到山上举行斗牛活动,并逐渐演变成盛大的节日。也有传说,过去一头获冠军的牛头上缠着红布回家,半路遇上一只老虎,牛将老虎抵在田埂下,一天一夜都不松动,老虎被抵死了,牛也力竭而亡。人们都说牛能战胜老虎,是由于有红布壮威。因此,凡斗羸的牛均要挂红。
 
歌圩节
彝族歌圩节又叫“风流街”、“情人节”,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支系白彝人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举行,这天是情人互送礼物以表达心意的节日。一般,小伙子送给姑娘的是白沙糕,姑娘送给小伙子的是净白糯米饭。白彝人对白颜色特别喜爱,把这种净白的食品作礼物互相赠送,也表明双方心地纯洁、清净。
 
姑娘节
彝族姑娘节又称姑娘街,云南省金平一带彝族民间节日,过节时间在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日。届时,瑶、苗、哈尼等少数民族姑娘也来参加。歌舞是姑娘节的主要活动,姑娘们在街场上手拉手围成圆圈歌舞,展示自己的青春,表现自己的美貌。而买卖货物则是姑娘节最有特色的活动。这天,姑娘们还要把自己带来的山货、药材等土特产品卖掉,然后购买花边、丝线、银质首饰等心爱的物品。这时,会出现小伙抢着给买东西的姑娘付钱。这些小伙口中唱着花灯调子:“好久不赶四方街,篾帽团扇排又排,妹要爱啥快快买,妹买篾帽哥开钱。”他们勇敢地来到自己中意的买东西的姑娘身边献情9姑娘节是男女青年交流感情、谈情说爱的时机。夕阳西下,情歌四起,一对对恋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
 
观音会
观音会是云南省巍山县多雨、麻秸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的二月十九日。多雨、麻秸有一座独特的观音庙,庙内供奉着一位威武雄壮的男观音,观音像不用泥塑,而是用大幅图纸绘成,人们认为用泥塑神像,是对观音的亵渎。为了使庙中的观音像永保整洁,每年观音会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由阿闭(宗教人士)将旧像取下来,把新绘制的神像换上去。这一天,家家户户的男子都要抢早到庙中参加祭祀活动。谁家去得早,谁家的心就最诚,谁家就会得到最多的吉祥。所以,天未见亮,庙中早已香烟绕缭,炮竹轰鸣。观音会的祭祀活动有很多禁忌。供品一律用素食,谁要把肉食带进去,将被视为犯罪;妇女一律不能进人庙内,如果谁犯禁,据说会给村寨带来不幸。
 
祭白龙
祭白龙是云南省富民、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祭白龙,当地语称“咪诺底”,直译为“祭田龙”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择日举行。祭祀地点一般在离村不远的山坡上。届时选一棵杉罗树作为龙树,用木板在龙树下搭三道门,称为“龙宫”,在三道门的六根门柱上用红色画人像,叫守门将军,“龙宫”后左边立一金竹,竹梢有一木刻金雀;右边也有一金竹,顶端系一木片。“龙宫”前铺上松毛作祭坛,插三杈松枝一根,上香三炷,供米三碗、盐三碗、酒一杯、茶一杯和活羊一只。祭者跪于龙宫前,先摇动金竹顶端的木片,然后祷告、卜卦,一人将一节松枝劈成两半,抛在地上,劈面都朝上或朝下为-卦,一上一下为反卦,遇反卦则再卜,直到有顺卦时,人们即杀羊,烧纸、奠酒,把羊角挂在龙树上,把羊蒸熟后,如上所述再祭一次,然后将羊肉分给各户。祭白龙目的是为了祈求白龙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祭山节
祭山节是云南省弥勒、泸西、路南等地山区彝族支系阿乌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二。节日里主要是以寨子为单位进行祭山活动9节前由一位年髙望重的长者出面,召集村人商定有关事宜并凑钱买一头活猪,以备祭山之用。届时每个家庭派一最精壮的男子参加祭祀活动。人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带着祭品来到祭场后,主祭的长老便先让他们把准备好的青钢栗树枝插在神树四周,让杀牲的人按人数将等量的鲜肉挂在树枝上,然后观察太阳晒卷后的栗树叶子运状,以预卜每家当年的五谷收成情况。据说叶子直卷,形似包米棒子的,表示收成好;叶子横卷,形如饭勺的,则为歉收,日后须注意节约。一切准备停当后,长老从附近石缝中取出圆形的山袓石,用清水洗过,拿绿叶包裹好,恭恭敬敬地放到神树底下。随后,人们把带来的供品,依次供奉到山祖石前的狩猎神鲁特处。长老默诵祷词,其他人则叩头膜拜。之后,撤下祭品,开始准备宴饮。饮酒之前,先由两个小伙子端着酒碗,绕祭场走一圈,边走边学布谷鸟和骏马的叫声,同时问在场人是不是听见了?大伙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见啦,听见啦,布谷鸟叫啦,种得庄稼啦;骏马嘶鸣啦,丰收在望啦。”然后,两名扮演布谷鸟和骏马的小伙子带头开饮。酒宴完毕,要进行撵雀活动。人们手持短棍、竹杆,分成若干股。吆喝着,向满山遍野的雀鸟发起进攻。捕到的雀鸟,要穿成串,撒上花椒、辣子粉和盐巴,挂到火塘边烘干,待到种荞的日子,再拿来食用。据说这样可以使其他雀鸟不敢任意糟踏地里的庄稼,祭祀活动结束后,各人将得到的鲜肉带回家中;给没有参加祭祀活动的家人享用。
 
赛马节
赛马节是贵州省咸宁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赛马。届时,人们牵着自己心爱的骏马,精神抖擞地来到马场。威宁彝疾赛马,主要看跑马的速度,谁最先跑到终点谁就是冠军。赛马时,人山人海,气氛非常热烈。
赛装节
赛装节是云南省永仁等县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相传古时这里有两兄弟,都是勇敢勤劳的猎手,他俩带领乡亲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当寨老准备为他们完婚,问喜欢谁家女子时,他们回答说要心灵手巧的。于是,在正月十五日,寨老右集全寨姑娘比赛服装让兄弟俩选择。姑娘们也尽其所能绣花染色。兄弟俩都选上了如意的人,节日因此而得。届时,女青年身着自制的盛装,当众比赛,她们个个丽装美貌,令观者目不睱接。赛装优胜者,则成为心灵手巧的代表,并因此而名声大噪6
 
元宵会
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六日。节前,人们要推举一家操办元宵会。节日下午,操办人燃放鞭炮通知全寨各户主前来吃饭。吃饭前,由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吟诵祝辞,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晚上,姑娘小伙们烧起篝火跳舞娱乐,用耿舞送旧迎新。同时还要耍各种龙灯和表演武术、高跷等。早期的元宵会是为祭山神而举办的。那时,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山神庙,里面供着本村的守护山神,一到正月十六,每个寨子都要宰羊杀猪,烧香拜神,开展各种祭祀活动,希冀山神消灾除难,保佑村寨安丁。
 
芝固
芝固又称祈丰年,四川省和云南省大小凉山一带彝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春耕和秋收时节择日举行。届时,人们要请毕摩前来念经作法,请山神、祖神和五谷丰登神降临,用稻草扎制一个“齐罗尼荷”神,即五谷丰登神,还有饿鬼若干,然后杀鸡宰羊,设供祭神,将鸡血淋在草人上,用生羊肉敬山神和“齐罗尼荷”神,用煮熟的羊内脏敬袓神,将羊肉汤洒向四方敬鬼魂。随后,由毕摩念经,将一鬼状木刻抛至门外,以示驱鬼。再念招魂经,招亡灵享祭。而后将一束树枝送到门外坝上,以示丰收。
 
作斋
作斋是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隔十二年,择农历十二月中丑、寅、午、申之一日举行,俗称小斋。届时,人们宰牲献祭,焚香明烛,祭祀祖先。由毕摩念《作斋经》超度亡魂,祈愿亡魂与始祖在另一个世界里共享祥和平安。在作斋过程中,毕摩强调:“巍巍乌蒙山,滔滔金沙江,祖先的辉业,后裔皆缅怀。祭献袓先灵,………子孙多兴旺”。旧时,每隔若干年,彝族人口繁衍,划分出新的宗支时,还要举行更大规模的作斋仪式,俗称大斋,成为彝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